镣铐之舞:定势下的想象

此刻,眼前竟然浮现出一个场景——地铁十号线上,一位衣着靓丽、面容姣好的姑娘被挤得歪歪咧咧。此情此景,恐怕多数人都在想一件事——可惜这么好一个姑娘,竟然挤在这儿。那么,姑娘应该在哪儿?还是这多数人,也包括我在内,会自然而然地以为她应该在某人的豪车里,某官的别墅里,或者某商的会所里。我们究竟怎么了?

可以这么说,近些年,我们的思维已成定势,还走进了一个死胡同。随着美好的渐渐远去,我们已经习惯了在丑陋中生活,并爱上了用丑陋的思维去思考、去行事。一个挤地铁的美女所引发的联想似乎不足以说明问题。但这种思维所能引发的广泛共鸣,就足以说明观念之变。可这个“变”,对我们而言,究竟意味着吉,还是凶,祸,还是福?

我以为,这个转变必然蕴含着“吉”。我们其实早知道,美女不一定要爱英雄,她也不一定非要有我们概念里的好归宿。她可以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可以爱奋斗,可以只爱钱。这种广泛的观念转变,对女权意识的觉醒而言,不失为一个好消息。因为,自说自话不一定奏效,得其他人也说你“行”,这个觉醒才有更大的价值。而民众意识的转变,正好说出了这个字。

“凶”不过是这枚硬币的反面,因此,它与“吉”同时出现就显得极其自然。我们能接受得了类似“美女不爱英雄只爱钱”的观念,也恰证明自身的价值观走向了更低的层次——我们将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标准定为钱。而且,我们也将包括美女在内的人以自身为资本去投资、去谋利默认为正常现象。当价值的标准被单一化,人的价值被物质化,这还不是凶兆?

关于祸福,《淮南子》里塞翁失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没有“祸”,也就难言何为“福”。思维的转变,必然有“祸”潜藏,也会有“福”酝酿。

那“祸”呢?钱成为你有没有价值,你追求的目标有没有价值的唯一衡量标准;人只能充当赚钱、谋利工具的角色。这难道不是种下了祸根?长此以往,我们曾批判、曾痛恨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将“成功”再现,而人们的目光也会狭窄到以“钱”论成败的境地(虽然这也是当下的实情)。而人,不仅充当了别人的垫脚石,还成为自己手中的剑,难保不像传说中的七伤拳那般,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钱可能弄到手了,自己也灯尽油枯,何必!

至于“福”,我将其乐观地理解为黑暗后的黎明。眼之所见,不过是走向平和、极致的一段必经之路,走过或许就好了。观念的转变或沦落,可能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内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厌恶什么,知道名利对于相对漫长的人生和历史来说,不值得如此费尽心机。

世间有形或无形的万物,本就难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对一种特定现象的评价,引发的争议可能会更大。关于观念的转变,可能我所认为的吉凶祸福,在别人眼里恰好是凶吉福祸。我当然希望自成一派,但同时也期待观念的多元化。因为我知道,定势下的想象,无异于带着镣铐跳舞。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日期:
分类:生活

清明游园记

杜牧写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至今已千年有余,而圆明园遭劫不过是一百多年前的事。而今,适逢清明节,我和娘子同往此园游玩。

有一种说法,这座皇家园林之所以被毁,和清王朝的统治方式有很大关系。傲慢的外交、贻害无穷的家天下,导致老百姓在这件事上推波助澜,和外国侵略者共同完成了毁坏这座园林的“重任”。

当时,身为溃军、匪民的他们,也参与了烧杀抢掠,也忙着把园里的宝贝搬回自家院子。这一点从园中文物介绍上常出现的“流落于某地”就能看得出来。彼时,直至此时,有很多人不能认同这院子是中华民族共同财产的说法。这一点,值得有关部门深思。

在一个没有尊严可言的社会,只要有了漏洞,百姓无不动了将其据为己有的念头,他们相互之间只有动手迟早和下手轻重的区别。过去,这恶念多表现为抢、盗、买卖;而在这个和谐社会,很多人借机留下自己的印迹——遍览园中大小古迹,除非有栅栏相隔,否则,被刻划、涂抹在所难免;稍好点儿,也被无数人踩着拍照,而这,何尝不是一种占有关系的形象再现呢?

如今,我们若想见识圆明园的富丽堂皇,只能凭借对其规模宏大的建筑群遗址的想象,和一些后人模拟的动画(如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制作的一段十几分钟的视频)来实现了。而这惨淡的现实,不应简单归罪于侵略者如何可恶。相反,我们应借机加强对自身的检视。

我始终有这样一个观点——中国人对自家人作的恶,远比外族入侵犯下的罪严重。回想近代史上鸦片战争、各式不平等条约、抗日战争等屈辱经历,中国所损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建国以来的好大喜功和战略失误导致的大吗?我想,未必。面对这过错,回避或许省一时之功。但长久来看,公道自在人心,谁会回不过味儿来呢?

雨中的圆明园,已望不到远远的西山。当然,这也拜全球闻名的北京式污染所赐。这山水、精致,仿佛令我经历过去的帝王生活。那时,眼前的风光定然比今时今日的美好,琼楼玉宇的景象,应配得上“天上人间”之美誉。而现代的天上人间,早已坏了这美名,只剩下纯粹的卖淫。

将近四个小时里,我和娘子一步步丈量这园子。从南门进,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挨个走过,福海、含经堂、迷宫、大水法几经徘徊,再由正觉寺出,基本逛遍了整个圆明三园。娘子感慨,若在这里久居,称得上修身养性,哪还会生气或抑郁。不过,这往来如织的游人,喧哗吵闹的声响,还真是个问题。瞧,这好景致,谁不想把它“霸占”了。

末了,雨越下越大。不仅伞在发出声响,地上也有了积水,人们几乎呈四散奔逃之势,躲进丑陋的现代建筑里。这一天,这园子可能没照到光亮;这一百多年,它可能未曾有望复兴;未来,它也还是一片供人缅怀的遗迹。而人呢?千百年来的忍辱负重,只为能一如既往吗?园子逛完了,心结却留下了。面对这活生生的教训,园子可以无能为力,而人,当自省自强。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节过得!

到我这个年纪,有谁还记得今天(4月1日)是愚人节?节日就是一个形式,只不过在我们小的时候,形式感更重。而一旦长大,节日就变了味儿。儿时的玩耍到了此时,变为吃喝,重点还在后一个上;儿时的兴高采烈在此时也不免变得意兴阑珊起来。于是,节过得不咸不淡,像极了平常任意一个日子。

愚人节这个西洋节日在张国荣死后,变得有些怪异。以后每逢这天,大家玩乐的玩乐、祭奠的祭奠,还有人在祭奠之后玩乐,或玩乐后祭奠。七七八八夹杂在一起,让身处其中的我们多少有些无所适从。而更多人在这一天的状态不过是睁眼起床、闭眼睡觉,浑浑噩噩一晃而过。

好歹也算个节日,为何过成这般模样?我们长大了?还是太忙了?或言,时代变了?

从儿时的玩闹,到现在的沉静,人总会经历这样一个看似闷闷不乐,实则乐在其中的阶段。我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长大。虽然很多人会因此不开心,甚至抑郁,但更多人却渐生游刃有余的畅快感。当然,长大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一心理层面的变化,还有我们的外在表现——对事物的态度。其中,受影响最为明显的,应该就是节日了。

长大之后,不仅愚人节这类边边角角的节日被边缘化,就连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味儿十足的节日,也有被淡忘、弃置的危险。小时候的期盼和等待,就这样逐渐消融在岁月的长河里,未曾留下印痕。我怀疑,若不是有“法定节假日”这一说法,先人经历的每一次狂欢,到我们这里都会趋于平淡。若不是有法律管着,先人对天地神明的敬畏,到我们这儿会完全演变为放肆地狂欢。

要说因为忙而淡化了节日氛围,倒也能讲得通。因为现代人已经忙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有统计说,现在一个都市人每天接触的信息相当于古人一辈子的量。这项统计传达出来的意思很明显——相比于过去几千年,人类的信息制造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只是,还没有数据证明人类管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也有相应的提升。现代的大忙人从空气里闻到花香,在林畔听到虎啸的次数,是不是仅为过去的十万甚至百万分之一?如果忙的代价就是忽略一切,或许就本不该忙。

变忙之后的我们,忽略掉的美好不只有节日。有新闻说,很多人已开始在床上处理邮件、浏览新闻、打游戏了。当越来越多的人被逼到不得不忙的境地时,我们又该如何定义忙呢?忙就是和所有其他擦肩而过吗?

一部分人的忙碌或许是咎由自取,但一群人皆是如此,就值得注意了。因为这可能说明时代真的变了,它不但打乱了既有的生存秩序,还加快了人的生活节奏,令人有无暇自顾之感。当众生皆有为利而来,为利而往的冲动,我们就不要幻想有多余的心情过节了。

时代是个大染缸,节日情怀被无限冲淡也不稀奇。但在这个时代里,不应只有少数人保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飘在信息海洋里的我们,若废弃这项技能,恐只能溺毙?时代或许有错,但责任不该它来担。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日期:
分类:生活

《纸牌屋》里看礼仪

美剧《纸牌屋》(英文名:House of Cards)被搜狐视频抢了独播,差点熬坏了我一双眼睛。因为,我几乎花了整个周末在这部剧上,再现沙发土豆的赖皮劲儿。我从没想到,一部电视剧的情节能如此紧凑,也没想过继《越狱》第一季之后,自己还能对一部电视剧如此痴迷。不过,美剧再美,诸位也别学我——没有礼貌,自顾自地趴在电脑上追美剧。

《纸牌屋》无疑是网络视频业当下的大热点。虽中国也有古永锵等人做出品人搞小电影的尝试,但没搞出像Netflix投拍《纸牌屋》这么惊天动地(网络视频产业的天和地)的大事。这次说《纸牌屋》,暂不谈产业,也不多谈剧情,而只聊聊礼仪。这话题由我挑起或许不太合适,因为前述已谈到我的不文明之举。可我想,若先自我剖析,再展开来讲,或许真能将时下因徐铮见英拉引起的中国人礼仪的bad luck,转变为令人看到有希望改善的good fortune。

说到礼仪,《纸牌屋》不仅体现了身为Whip(字幕译为“党鞭”,意为某个党的纪律主管)的弗兰克对总统善加引导、毕恭毕敬的职场礼仪,也能看出高层政治活动中的着装礼仪。以第一季第十二集中弗兰克前去游说副总统“候选人”(剧中的这一角色并不像总统此前声称得那么简单)为例,秘书南希问他,穿休闲装还是正装。他的回答是,不管对方穿什么,他是代表白宫去的,必须穿正装。紧接着,我们看到西装革履的弗兰克风尘仆仆地出现在此人家中。

接下来的交锋、博弈自不必说,单是这一情节传递的讯息,就很有展开来说的价值。弗兰克代表白宫出现在别人家里,就得穿正装,这是对别人的尊重。那我们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又代表了谁?我们又该怎么穿?这个问题,也可以问中国少有的十亿元级的导演——徐铮。问他:出现在英拉面前的你,只是你自己,还是作为一个团队的代表?如果只是你自己,怎么穿,只要泰国有关部门不在意,外人也不该说什么。若代表了一个比较严谨的团队,则理应庄重些。只穿衬衫没问题,但别把领子敞那么大,也别把袖口高高挽起。

电影不失为一门有趣的艺术,许多演职人员在访谈中,为了有新闻点,也极尽戏谑之能事。而我们应当知道,电影的制作过程如同其他创作一般,必定要多方配合、严格执行。片子好坏与否,导演和主演很重要,但幕后人员同样功不可没。总理英拉感激徐铮为泰国旅游业作出的贡献,与他聊聊天。从照片来看,人家穿得还挺隆重。徐铮作为一个团队的代表,是不是也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好好把自己拾掇一下呢?

像其他著名的摄影作品一样,这张“徐铮见英拉”的照片背后,可能也有一个故事。先不把人一棍子打死,假设有两种情况。一种如某些人所说,近似坦胸露乳的装扮,体现了徐大导才华横溢的艺术个性,而英拉也正好欣赏这个范儿。还有一种,双方都略显仓促。女总理临时起意,大导演情急觐见,以至于给人留下衣冠不整的印象。

整件事中,徐铮可能是无辜的,但泰国负责总理日常事务的有关部门定然难辞其咎。泰国总理会见中国导演,怎么着也算国事吧,对访客的着装丝毫不加约束,不但有损总理威严,更令我礼仪上邦颜面扫地,是何居心?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人生若无意义

面对这碗妈妈捎到京城的猪头肉,我的眼泪没流下来,却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小学五年级时,老师在班里挂了一个本子,用来记录好人好事,而后定期奖励。同学们学雷锋的劲头终于落到了实处,帮其他同学做值日,帮着抬水,帮着学习功课。一本子,挤满了全班人的名字和先进事迹。

初中同学在一篇作文里坦言道,他唯一追求的就是美女,希望娶个漂亮的老婆。虽显离经叛道,但好在老师开明,并未多加批评。面对一个即将成熟的孩子,想要美女为妻或为伴,有什么可指摘的呢!那么,他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得到美女的垂青咯?也许,我先不下定论。

高中时,同学们的兴趣比较广泛。课余时间打篮球、踢足球,就连不甚喜欢运动的我,都央求姐姐出钱,买了一套真假莫辨的国际米兰队服。那时,大学是多数人的目标,但也不乏高中完结就外出打工,或结婚生子者。到填报志愿时,大家更像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各选阳关道,这里或者那里,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供抉择。有的父母也出现在学校,皱纹堆垒,满脸的犹豫不决;有的打听相熟的同学去往何处,心仪的女孩到往何方,自己也一并添上;还有的如我这般,不假思索地选了几个,撂下笔,再不顾别人有何建议。

这样的经历让我认识到,选择多元化是一个趋势。它可以开始,却无法结束。小学时,所有孩子梦想的只是一句鼓励的话;而高中时,大家却要各奔东西。这个单向的转变,其实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不信,诸君可曾见到反着发生的状况,见过从人各有志到齐心协力的转换?我想,我们之所见,充其量只能算作貌合神离或同床异梦吧?

继续往下说。在大学,在这段连上课都非必选题的岁月,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于是,我们中的大部分都经历了奖学金、挂科、恋爱、毕业、分手等几个关卡。当然,大多数人奋斗的同时也在挥霍所剩无几的青春,自以为年少。而在别人看来,却近乎于无知。

再看当下。虽然是同学,是朋友,或是同乡,但每个人已然在不同的轨道上。从初中、大学开始,大家开始有不同的选择,而正是这些细小的差别,造就如此与众不同的我们。这些人,应该早已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梦呓中醒来,结结实实活在当下,再也不去想如何改变过去这等天方夜谭了。从悔恨到坦然接受,何尝不是人生大道呢?

人生路上,我们在探索种种可能,也在这种选择中展露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许别人会笑我们,但只有当我们垂垂老去时才会明白一切是否值得。也是在这一路上,我们更容易接受一些事情,不再患得患失,也不再陷于彷徨之中无法自拔。若说这一过程的意义,在于选择,更在于接受。然而,当我将道理讲得如此美妙时,却再也经不住猪头肉的诱惑,顺从地被它牵着鼻子走。我想,那所谓的意义,一样不得排在饱暖之后吗?如果连物质的我们都不存在了,又有谁替我们思考精神的意义呢?若无人生,又哪来的意义?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日期:
分类:生活

错了就得认错

前阵子,我就央视的315晚会聊了聊,有人可能很奇怪——你一个普通消费者,怎么能为商家鼓而呼呢?尤其后来一篇关于“零隐私时代”的“歪理邪说”,更激起很多人的怒气。现在想来,有些话的确说过头了。我一贯不信任央视,所以在评价央视主导的这台晚会时,言语难免偏激。

实事求是地说,315晚会曝光的那些公司、那些事,不能因为央视本身的问题和态度就逃脱惩罚。

以大众为例,说是变速箱存在问题。可有人在向4S店反映过相关问题后,被人家要求把车开过去检验。有谁想开车如同开定时炸弹呢?若是在路上出了事,谁负得起这个责任?

近些时,大众开始召回容易出事的车型,并发了一个声明,其中有些字眼令人很不舒服,如:DSG变速箱故障只是“极个别情况”,“所有目前生产和销售以及经销商库存中的车辆均不受上述问题影响”。

出了这种事,还坚持“个别情况”的说法,大众的确有底气。想波音公司的梦想客机因为锂电池起火出了事儿,也没这么煮熟的鸭子嘴硬过。一个在地上跑,一个在天上飞,这差距也是地下天上。大众的技术难道真没问题?我对此并无信心,而大众这话也很难服众。

再说周大生。虽曾获得“2011 CCTV 中国年度品牌”,但在这次315晚会中,还是被毫不犹豫地拉下马。不知双方的合作是否出了什么问题,或是央视315的确和广告部的活动没太多关系?虽然也有业内人士说央视此举有些“忘恩负义”,但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央视这事儿做得对。大家都在黄金里加其他便宜的金属,慢慢地,偌大的市场就这么毁了。315这台晚会若能就此拯救一个行业,也算功德无量。只是,民众还有无信心,就不好说了。

在周大生“遭劫”后,我曾自创过一个段子:“昨天送姑娘一条周大生链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315,看看你干的好事儿!”相信这次受伤的不只有段子中的“我”,还有一些送领导、朋友周大生产品的人也就此没了然后。周大生这次闯下的祸,可能让它下辈子都找不着翻盘的机会。

最后说网易,还有易传媒、悠易互通等一帮网络广告公司。他们有没有错,我敢说肯定有。虽然棍子不该打到一个人身上,但面对普遍的信息收集过度问题,央视的曝光不可谓不对。虽说网络广告近些年有抢电视广告蛋糕的劲头,央视因此难避公报私仇之嫌,但曝光这个问题,也称得上正义。涉事的公司,回应也好,不理也罢,甚至强硬呛声也成,都应直面这个问题。单个人的隐私看起来虽微不足道,但几亿国人就这么被偷窥,而且还被集体装聋作哑地忽视,甚至还得忍受那一副副毫不在乎的嘴脸,是不是也太有失大国子民的风范了?

关于信息收集,我来举个例子——前些时报名参加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一个活动,今天收到校方发来的邮件,称:他们会向与会者发放一个小册子之类的东西,上面会有我的姓名、邮件地址等一些信息。如果我不想公布这些,可以回邮件告知。请问,网易们何时能有此等觉悟?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日期:
分类:生活

315晚会的虚虚实实

有人调侃说,对广告主而言,春晚和315晚会的唯一区别是,前者花钱可以上,后者花钱可以不上。这是真的吗?

去年的315晚会过后,一个假洋牌子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达芬奇密码”,315栏目组记者吃拿卡要的丑行被哭哭啼啼的老板娘曝了光。今年,苹果、大众、江淮、周大生、网易,还有几家在网络广告领域做得比较好的公司,如:易传媒、悠易互通、品友互动等,都上了315晚会的黑榜。我很好奇,在今年315之后的第一个工作周,有没有人站出来和央视分庭抗礼?

还在念书时,就听有关部门强调保护消费者权益不能仅靠每年的这一天。过了这么些年,变的只是说这番话的面孔,不变的是这套说辞。这难免让我怀疑,315晚会每年都有黑幕可揭,莫不是因为祖国大陆已无净土?

虽然这话听起来有求全责备之嫌,但作为自称最具公信力的媒体——央视,和消费者的娘家——消协,好歹要说话算话。保护消费者不是打沙袋,此时一记重拳,看似解决了问题;而待到下一秒,沙袋悠回来,还得再来一次。可消费者会因此受多大伤害,就没人能说清楚了。

而这,就是中华子民生存现状的集中反映。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各式各样的承诺,事关生存环境、医药健康、食品安全等方方面面,但我们没有一天不担心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知道,那些看起来很美的话,迟早会像气球一样,飞到高空便自我膨胀地爆炸了。现在有很多人还相信各式各样的新奇提法,仿佛看到未来似的。这不怪他们,怪就怪时候不到,牛皮还没到破的时候。待到吹破时,大话王们早到新位子上再发弘愿了,而前来接替他们的,会是新一届“运动员”,更擅长打沙袋、踢皮球。

不那么上纲上线,且来看《左传》里的这句话:“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悖”,通“勃”)。我以为,完全可以用这句老话给315晚会提个醒——列位老挑别人的毛病,死得比较快,要多反省自己,这样才能修成正果。可话又说回来了,315晚会背后站着工商总局、央视等几位,谁是听得进人话的主儿呢?就算人家老在一些专业(如Cookies)和专业性(栏目记者涉嫌敲诈勒索)问题上犯糊涂,又有谁曾见过道歉,见过悔悟呢?

以前也曾说过,一连串的负面事件,和刻板的形象,已令央视的影响力大打折扣。但作为一个极具权威的官办媒体(严格来讲,中国的媒体都是官办的,均属党产),央视跺一跺脚,大小产业都得颤三颤。经济上,央视曝光后,这家产品再甭想吃政府采购之类的肥肉。公共关系上,这品牌再想搞什么政府公关,也是难上加难。领导看你形象那么差,可能连钱都不敢收了,更别提办事儿了。

回过头,再安慰一下被曝光的几位。苹果,要不是央视,别人还不知道你的维修就是换新机。网易,要不是315晚会,广告主可能还不知道你有上亿用户,也发现不了像通过邮箱投广告这般顺当的路。至于易传媒等,赶紧致电栏目组说“谢谢”。要不是人家,谁知道你投广告投那么精准呢?以上几位,请速备“薄礼”,送与315晚会,以感谢其在黄金时间主动打广告的大恩大德。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日期:
分类:生活

家有大宝贝

就像有个孩子一样,家里有个相爱的姑娘,也一样充满了欢笑、忧愁,甚至还有愤怒。我之所以意识到这一点,全拜Helen所赐。

Helen每天都有常人难以揣度的奇思妙想。有时,她的话甚至让人有茅塞顿开之感。比如,当我说中国人之所以起英文名,除个别人为洋气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认为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叫别人英文名显得亲切些。Helen听后,随手举了一个相似的例子:

越来越多人喜欢说“Thank you”、“Sorry”和“I love you”,而不是直接用中文表达“谢谢”、“对不起”与“我爱你”。她更进一步解释,“中国人不善于表达,比较害羞。而英语只是一种符号,没有被赋予中文所特有的情感内涵。所以,说起来毫不费力,免去羞涩之苦。”

想我一介儒生,聆听此等解释,能不惊讶?因为我从没想这么多。试将Helen的理论用来解释中国人的英文名,似乎也能说得通。什么David、Sam,对我们来说都是nothing。因此,叫上千百遍也不会有传统意义上该有的亏欠心理。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更像在叫一个符号,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名字。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Helen总能一再给人以惊喜。在她的优雅之外,有着才女的特质,令人在钦慕之余,又不得不为其才气所折服。有人说我是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了,而我知道,自己分明是智慧的裙下之臣。

Helen的脾气时好时坏。对我这种一根筋的人来说,想要“镇住”她还真有些难度。用她自己的话说,“水瓶座的人很善变”。所以,我要面对的这位姑娘,基本上和老天爷是一个级别的,其内心变幻莫测,不会被我等凡夫俗子猜透。不过,她有一点比老天爷强——容易被打动。

多数情况下,Helen情绪平稳。上班、买菜、做饭、洗衣服……,好像没什么能难倒她。而一旦遇到了电脑等我力所能及,却不愿施之以援手的问题,她便会急躁起来,甚至可能变成一头急得咬人的红眼兔子。这时的她,一副小女人架势,嘴上一点都不饶人。好在我反应迟钝,慢悠悠解决问题,并好言劝慰一番,她的气便消了,脸上写满了“抱歉”二字。

Helen饱读诗书,作为知识女性的她,不喜欢被人忽视。有一回,我们要去金融街购物中心,在复兴门下了车后,好一阵走。在一个分岔路口,我说向左,Helen偏说向右。本着和稀泥的原则,我径直走向一个停车场,找保安问路。这位大哥轻描淡写一番,将我们指向右边。在我看来,Helen获得了准专业人士的认可,应该高兴才对。哪知,她因为我没有向她征求意见就擅自问路而生气。当时她的嘴,几乎撅到能拴住一头牛的地步。在我赶忙道歉、轮番劝解之下,她才原谅了我,让我认识到自己不顾他人感受的鲁莽。

因为假期曾照看过姐姐的孩子,两厢对比之下,发现Helen的几个侧面像极了我的小外甥。这个孩子,虽然还不会说话,却有自己的喜好;她不怎么哭,却时不时地不高兴;她有点腻人,却不烦人;她年纪虽小,却有自己的行事规律。我怀疑,这两位姑娘都是此种天使与恶魔的特殊集成。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日期:
分类:生活

断网初体验

本计划像往常一样,在家里歇息数日就返京继续上班的。怎料,天有不测风云,爷爷在年前病逝,一大家子人忙成一团。作为孙辈的老大,虽能做的不多,但还是得留下照顾方方面面,担起责任来。然而,正是这一“额外”的假期,让我像诸多互联网编辑一样,真正见识了四五六线城乡人民的数码生活,也让自己的数字世界价值观得以完善。

爷爷的丧礼大操大办,请来不少客人,包括久违谋面的同族兄弟和其他亲戚朋友。我偶尔也翻看他们的手机,发现Android内核较多,虽也有穿了MIUI外衣的,或联想定制的,但本质上没有改变。年轻人装了各式各样的App,年长者却不太懂何为应用程序商店。但大家的手机里基本都装了Temple Run,而且很多人的版本还是“2”,够高级吧?

说到手机,就不得不提各式各样的管家。奇怪的是,虽看了那么多腾讯手机管家的广告,但目之所及,却都是360手机卫士的地盘。效用如何我不知晓,但看到使用人群如此广泛,还是忍不住好奇。难道,周鸿祎竟然和史玉柱一样,使用了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优秀地推团队?不过,我也做了一些好事,卸载了不少360管家,我告诉这些大人、孩子们:“这玩意儿不仅没用,还偷看你的东西。”不出意外,大家没有太想出名的,对卸载它也无疑议。可我猜,用不了多久,他们的手机就会恢复原样,在各色专业人士的帮助下,重回360的怀抱。至于其名声好不好,和这些四线、五线,乃至六线城乡地区的人民没有太大关系。

还有一件让我意外的事,一位年过四十的姑父用着一个山寨手机,叫VKOOL什么的(此处并非要调戏优酷的古永锵总)。这也无妨,因为我见多了山寨货,也不缺这一个俩个。可当我看到他对着手机自言自语时,就知事情没那么简单。一问,他在用微信。再问其他孩子,几乎没有不用微信的。如果说360的普及让人恐惧的话,那微信的浸入,无疑让我多了几分希望。所谓的移动互联时代,能否实现,关键不就在他们吗?至于我等,即使满嘴趋势、概念,都不过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搭上了这个时代的末班车。

不出所料,也有很多人用微博,且大多是新浪微博。一度以为,我是唯一的腾讯微博用户。可在看到一个个子比我还高的小外甥也用腾讯微博后,这种感觉不仅有所减轻,甚至还增强了我对腾讯打通各个平台的正面评价。虽然各部门相互较劲难免令发展掣肘,但这种互通的力量还是能打动不少人,尤其是QQ的重度用户。在微博上,他们喜欢各式各样的勋章,诚如刚开始登陆这片未知之地的我;也是在微博上,他们看到了,也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

在这段几乎与网络隔绝的日子里,我唯一的上网工具就是这部iPhone。偶尔看Twitter,几乎不看微博,Facebook因为慢得要死,也很少看。脱离了网络的我,用着如此高端的电脑,也不过看个电影、写个日志、听个歌。虽然这里的空气因为各种煤矿、煤场的污染而谈不上新鲜,但我还是能轻易沉醉其中。在看到北京PM2.5指数一直在100-300间徘徊后,我阴暗的幸灾乐祸的心理得到了空前的满足。用一句曾经的流行语来说,如果这里有网络、有快递,不就是天堂了吗?可我更想让这里根绝乱挖滥采,恢复为地道的人间。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仙逝伤神——纪念爷爷

农历正月十二,公历2013年2月21日,在经历了连续三天的祭奠后,爷爷于孝子贤孙的哭泣中启程,灵车缓慢驶过他常走的路,最终到达新选的坟地。他老人家在此入土为安。事毕,子女焚香祝祷。

在去年腊月二十八仙逝的他,已然瘦得可怜。因为此前不慎摔倒,他的日常起居、饮食均得子女侍奉左右。我二十七回来时,他的意识已然模糊,经奶奶提示,还能辨识出我的模样,嘴里含糊地叫着我的名字。看着形容枯槁、眼神迷离的他,往事一件件涌上心头。

年幼时,爷爷给我的印象是威严。不仅和兄弟姐妹打架会被骂,就连动一动家里的小驴车,都会被瞪一眼。待到再想动时,发现车子已被一条大铁链子锁住,动弹不得。今时回想,忽觉这和我提防小外甥乱动插座是一样的心理。语气虽严厉,用心却称得上良苦。

还在念小学的时候,我已然能帮家里干点儿活。彼时,黄河虽然泥沙俱下,但污染远无今日这般严重。一个夏天,爷爷赶着家里的驴车下河拉水。我坐在车上,也一同吆喝着。我们一瓢瓢地将水舀进小桶里,再倒进大桶里。而后,晃晃悠悠地驴车拉着我们,踏上回家的路。时至今日,人们已鸟枪换炮,不再用驴车拉水,但我似乎还能嗅到那个夏天的气息,耳边还残留着驴车的吱吱扭扭声。只可惜,从此只能在照片上看到爷爷了。

初高中时,只有放假时能看到他。他常常坐在炕上,一个人闷头玩儿牌,歇下来时就抽抽旱烟。偶尔,他也问问我的学习情况,再就是拿他心目中的好吃的——饼干、方便面给我。那时,他的温情多于严厉,我的敬畏之情也渐渐褪去,愿意和他多亲多近。

大学时,他还常塞给我压岁钱,我也没羞没臊地装进口袋。那时的他,身子骨已然不如从前。作为一个中医大夫,他却不得不倚仗西医输液、药片的力量。他的思路虽然敏捷,但走起路来,身子已显得颤颤巍巍。不过,他还是能撑起这个家,照顾我体弱多病的奶奶。从早上起来烧火暖炕,到晚上做完一天的最后一顿饭,他都没问题。

工作后,我不再要他和奶奶的压岁钱。看着经常躺在炕上休息的他,我的心里并不好受。感觉这残酷的人生,好像在用年轻一辈榨干老一辈似的。我的强壮,似乎是以他的衰弱为代价。那时,因为万家寨修水库,水地皆尽被淹,可耕种的地也少了很多,所以就不再养驴了。赋闲在家的他,偶尔也在电话中说想我,想其他孩子。而连寒暑假都不再有的我们,即使逢年过节回来探望,也只是一走一过,没有深聊,没有照料,如今想来,只有懊悔和惭愧。

现在,我只能在键盘上敲出这篇回忆他的文字,在屏幕上回放他昔日的音容笑貌。对他唯一能做的,只有伤神、怀念。虽然人老如灯灭,但我还是不愿意相信他这盏灯就这样熄灭了。宁愿这世间有轮回,此间他的离去,会是另一个世界的重生。某一天,或许他还能看到子孙们在这片大地上生生不息。那时,他应该会被告慰,再度开口大笑吧。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日期:
分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