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于北五环的狗

时近秋末,我却依然记得那天早高峰里的一幕,记得那条逆行于北五环之上的狗,记得那种被莫名刺痛的心情。

初秋的清晨,北五环的拥堵一如既往;远通桥上,自京通快速汇入的车流依旧如织。挤在最左侧车道的我,右脚在刹车和油门踏板之间来回摆动,左眼却在百无聊赖间瞥得一条狗逆着颠过来,舌头吐出一截,有节奏地晃荡着。它漫步于车流之中,左顾右盼,似乎在寻找出路。

它贴着护栏向车后方奔来,生怕被撞到。我想,它是迷路了吧。误入这繁忙的车道,少有人会注意它,也少有人会在意它。它迷惑的眼神,和不知所措的步伐,让车里的我顿生出一种怪异的感同身受。红尘万象,人狗殊途同归——我们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欲往何方?我们也都不知道自己此时此刻是否恰好行走在别人期待或意外的路线上?甚至,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是未来,又何谓“人生”?

对于这只“从天而降”的狗,我不知道它从何而来,又想去往何方?我不知道它内心究竟是惶恐还是新奇,是迷茫还是坚定?它或许错失了什么?又或许在追随什么?它或许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无助,甚至比我还要有理想、有目标。

然而,这一切都发生在我的臆想里,作为人,我又如何能理解狗的心情?作为人,我又如何能被他人所理解?卑微的我们,在人生中比这条狗又如何?自傲的我们,是否会比这条狗强上少许?

时至今日,每每途径这个路口,我总会想到这只狗,想到它在秋风里的奔跑,想到那一日留在我脑海中的孤独和迷茫。

日渐萧瑟的北京,它在何处?我又在何方?

失恋疗伤之法

抱歉,我起了这么一个略显夸张的标题。而我的本意,却并非为耸人听闻。只是近来多听了几首黄伟文写的歌,不禁想写下自己的感受。

可能因为性向的关系,黄伟文不少的词,经不同的歌手演绎,显示了他对男女心理细腻的把握,和独到的解读。此间,自然也不乏经典之作,令人久久难忘。

先来看这首Twins所唱的《多謝失戀》,是如何呈现少女的自怨自艾,和失恋后的自我解嘲、自我安慰的:

全靠當天喜歡過錯的人

今天先會自我解窘

明白小小的失戀不害人

更加添我成熟感

無法一起都總算愛過些人

借過你體溫 練習擁吻

留下你合照細望 才知道

我跟他人更合襯

总结下来,不过是喜欢上了错的人,没关系,以后还会遇到更好的。

而进入成年人的世界,却是另一番风韵,来看这首许美静原唱,陈奕迅翻唱的《傾城》:

紅眼睛 幽幽的看著這孤城 如同苦笑 擠出的高興

全城為我 花光狠勁 浮華盛世 作分手佈景

傳說中 癡心的眼淚會傾城 霓虹熄了 世界漸冷清

煙花會謝 笙歌會停 顯得這故事尾聲 更動聽

一个成年人分手后的内心写照,一丝苦笑浮上脸庞,在城市的灯火中慨叹不已,顿觉烟花冷却后竟也有如此的美。

而彭羚、容祖儿曾共同演唱的《心淡》,却是另一番境界,将一个心灰意冷的人写得栩栩如生:

由這一分鐘開始計起 春風秋雨間

限我對你以半年時間 慢慢的心淡

付清賬單 平靜的對你熱度褪減

一天一點傷心過 這一百數十晚

大概也夠我 送我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

春天分手 秋天會習慣

苦衝開了便淡

一个更显成熟和理智的故事就这样讲给我们听——给自己半年时间,慢慢地忘掉这个人,在日常的生活中,平静地放弃想他/她,直到自己习惯这一切。

从小到大,经历过怎样的感情波折才会成为今日的自我?黄伟文的三首歌,就这样唱给我们听,从自我安慰到自我欣赏,再到自我放逐,让我们权做失恋疗伤之法。

发布日期:
分类:文化

不遇,不过人生常态

时至今日,我还会想起语文课本上的诗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素以“推敲”闻名,如痴如醉地在“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之间徘徊。用时髦话讲,确有“呆萌”之象。

让我特别感慨的是,贾岛的诗文所流露出的情感,浓淡适中、不偏不倚。他没有像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般雄浑,也没有如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那样悲怆。访友而不遇,空留淡淡的失望、感慨,就这样随意散发于白云深处。

贾岛记述了一次“寻隐者不遇”的经历,并以诗文传世;而事实上,“不遇”,又何尝不是人生常态呢?如若不然,我们又怎会为不期而遇有那么多欣喜若狂呢?

常有网友调侃,“成年人的世界哪有什么容易的事”;也有人据此调侃,“有,容易胖”。人的一生中,“遇”或“不遇”又有什么关系呢?古今中外,又有什么事情是如人所愿、为你掌控呢?

《The Bible》中的上帝,可谓无所不能,而他所期待的人又如何呢?在他和以色列人“相爱相杀”的漫长历程中,随处可见Stubborn等词。全能如他,面对曾亲手创造、扶植的人,岂止是“不遇”这么轻松——人在那里,心却不属于你。而身为上帝子民的他们,也会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发如此之悲鸣(Psalm 10:1):

Why, O Lord, do you stand far off?

Why do you hide yourself in times of trouble?

战国时期的《九歌》,也将一个际遇几乎相同的屈原显露无疑,来看: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贾岛可能是寻而不遇,最多不过怅然若失;而屈原的山鬼,他的境遇,却是久等而无果、久寻而不获,令人扼腕叹息。

这一主题,在现代的文学、影视作品中,更为常见。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的《面纱》(The Painted Veil),将这样一个应相爱时错过,错过时又相爱的故事写得如此动情,剧中的一句台词“It was silly of us to look for qualities in each other that we never had”,将悔恨与遗憾表达得如此深情,可谓无出其右。寻而不遇,多数不过期待错位而已。

毛姆的另一本小说《月亮与六便士》(The Moon and Sixpence),也将一个为世界所遗弃的艺术家呈现在世人面前,他平淡的前半生,亲手缔造、毁灭的后半生,就这样与我们擦肩而过。即使在时下的电视节目中,如《大世界之旅》(The Grand Tour),我们也经常会被“And on That Terrible Disappointment…”这样的话语逗到前仰后合。

不遇,不悲戚,不过人生常态罢了。

发布日期:
分类:文化

三幅非典型的中国画面

近来,我常常想起这样三幅画面。它们在过去一个月里,陆续发生,还屡屡再现。这让我觉得,似乎有必要记录下来,当然,是以文字而非影像。
2019年3月上旬,中国的两会时间。在王府井新东安商场通往卫生间的廊道里,一个老人蹲在地上、靠着墙、头微微向上抬起,眼睛盯着悬在墙上的屏幕。屏幕上,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那影像,并不清晰,甚至声音也遥远而缥缈。平日里,这块屏幕上通常是翻来覆去的广告,劝诱人去消费;我也像今天这般,几次经过,却不曾在记忆里留下什么。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这位衣着略显朴素,甚至还谈不上整齐的老人,为什么要关心这些似乎遥不可及的大新闻?他盯着这方屏幕时,心里在想些什么?
3月中旬,在望京溪阳东路的五环桥下。一辆四轮老年代步车在后,一辆京D牌照的警车在前,他们都停在路侧。在警车左前门探身向里面搭话的,可能正是后面这辆老年代步车的驾驶员,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女性。我推测,在严管电动车的当下,她这辆显然不可能上牌、也不可能合法上路的车,被执勤的交警抓了现行,扣车、罚款在所难免。
作为一个行车上路的人,多数时候,我也痛恨这些招摇过市,甚至横冲直撞的老年代步车。相较于两轮电动车,他们的胆子更大、作风更野,在京哈等高速的市区路段,也屡见其一闪而过。可眼前这一幕,却让我有些难过。当然,这或许是当天风比较大、天比较冷的关系。这位女士回家后会面对怎样的指责和非难,我无从而知,只是一时有些难过。
3月下旬,还是在五环桥下。一辆两轮外卖电动车从桥下穿行而来,转眼,它摔倒在外侧机动车道。重击之下,喇叭长鸣不已,像一个被伤到的人。那声音,回响在清晨的五环桥下,经过周围楼宇的反射,分外响亮,也分外苍凉。
我不是很喜欢点外卖,也不是很喜欢好些时刻紧盯手机,甚至毫无顾忌闯红灯而过的骑手。然而,这样一辆车出现在我面前,这样一个人在地上尴尬地起身、扶车,顾不上疼痛,先检查车哪儿摔坏了。我还是会不忍再看。
三月里,三幅事关中国普通人的画面。他们可能不是典型,他们只是苦苦求生的普罗大众,和我别无二致。

2018款MacBook Pro CPU过热节流降频事件回顾

没给媒体任何预热的机会,2018年7月12日,Apple悄然发布了新款MacBook Pro,意料之中的是,当然CPU没能有用上10nm制程的Cannon Lake;意料之外的是,虽然性能升了级,但是这款14nm制程的i9 CPU却也带来了不大不小的问题。

这不禁让我腹黑的猜想,难道是Brian Krzanich因乱搞男女关系离职前埋下的雷?然而,真相远没那么简单,过程还真有点儿戏剧性。

在“闭嘴,给我货,把钱拿走”的买买买狂潮中,YouTube上一位长着亚裔面孔的老外——Dave Lee,发现了一个问题:“搭载 Core i9 处理器的 15 英寸 MacBook Pro 在节流降频之后,性能甚至不如 2017 年款 MacBook Pro”。

案发现场如下:

此后,各路豪侠登场。那些重现Dave测试过程、结果的就不再罗列,且看这么几条大鱼:

消费者报告出了这么一篇,他们的electronics testing program leader Richard Fisco说,“Most processors have had this capability built in for years.I would rather have the system throttle and take a lot longer to do things than just let itself get fried.”全篇说下来,是在怀疑过热降频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不太像Bug。

美国网络社区Reddit上有高人找到了暂时性的解决办法,但他也警告:“If you do this, and it damages your laptop, and Apple does not cover your warranty, that is your own problem.

对这个过热降频的问题,Intel是怎么看的呢?ExtremeTech引用Intel老早之前的表态,说:“that was fine by Intel”。没错,我一个卖劈柴斧的,你买去放在一个切菜套装里兜售,我能说啥。

没几天,一向大爷的Apple憋不住了,出来发了个更新(通过Mac App Store可更新),道了个歉,扔了一口锅在有些不明就里的digital key身上,发言人说:“we’ve identified that there is a missing digital key in the firmware that impacts th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uld drive clock speeds down under heavy thermal loads on the new MacBook Pro”。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结束了。要我说,因为过热而降速的MacBook Pro恐怕不止这一款。我自己的MacBook Pro (Retina, 15-inch, Mid 2015),就屡屡因为过热,被一个名为“kernel_task”的进程一脚插进来,以超高的占用(估计实际不执行任务),强制其他所有进程让路,达到让CPU降温的目的

难不成,三体人已经锁死我们的科技了?

发布日期:
分类:科技

新写了一首歌——《不忘初心之笑看风云》

《不忘初心之笑看风云》
新写了一首歌,完整版歌词奉上,我们共品幸福时光:
再度跃升空中,
难得放松心情。
世界风起云涌,
抛在万米高空。
漫漫人生旅程,
理想格外分明。
脚踏实地地追梦,
穿过现实的朦胧。

性情真切如过往,
胸怀豪迈敢担当。
傲立的风骨,
热血的温度。
天马行空的创想,
涅槃重生的凤凰。
完美的初心,
完善无穷尽。

昨天,一路走来风雨兼程;
铁骨铮铮,砥砺前行。
今天,谈笑之间尽显从容;
心路重重,灵思泉涌。
明天,笑面烂漫如沐春风;
相伴原生,无憾今生。

笑看风云的时刻,
你我同行,共把初心见证。

恰逢智能时代,
纷起是是非非。
秉承真诚情怀,
初心终曾未改。
路途或有些许阴影,
梦想却依旧坚定。
历经无数的绝境,
无法磨灭的激情。

性情真切如过往,
胸怀豪迈敢担当。
傲立的风骨,
热血的温度。
天马行空的创想,
涅槃重生的凤凰。
完美的初心,
完善无穷尽。

昨天,一路走来风雨兼程;
铁骨铮铮,砥砺前行。
今天,谈笑之间尽显从容;
心路重重,灵思泉涌。
明天,笑面烂漫如沐春风;
相伴原生,无憾今生。

笑看风云的时刻,
你我同行,共把初心见证。

昨天,一路走来风雨兼程;
铁骨铮铮,砥砺前行。
今天,谈笑之间尽显从容;
心路重重,灵思泉涌。
明天,笑面烂漫如沐春风;
相伴原生,无憾今生。

笑看风云的时刻,
你我同行,共把初心见证。

大陆隔墙用户请看优酷:

奉上当时的手稿:

仿艾伦·金斯堡之《嚎叫》

他们披上诚恳的外衣,蜕去恶的面貌,将甜蜜与伪善混杂在一起;

他们内心深处的挣扎,渐渐抛诸脑后;

他们言行之表的阳光,已没入黑暗的泥淖。

他们,

畅游在空想的边缘,游荡在自满与自赎之间,荡漾在情欲的海洋;

他们,

不再坚信诚实的力量,不再相信爱,不再迷信人格和人性;

他们,

已经不是自己,已经不认识自己,已经不愿成为自己。

纵情流淌的过去,过隙难逢的现在,迷雾依旧的将来。

记忆,蹒跚而过的背影,爬满心头;

希望,冉冉升起的光影,潜藏黑云之后。

饕餮之后的灵魂依然饥渴;

疲惫袭来的身躯依然躁动。

双目或还年轻,却早已昏花;

双手或还强健,却濒于无力;

双腿也许健在,却无法开拔;

近在咫尺的明天,就此从指缝中溜走。

无处安放期待的人们,在大潮中逐流,在大浪中随波。

幼小的一代被迫死去,年轻的一代已然死去,青年的一代早已死去,老去的一代寂静无声。

而我们,

正是死去的一代,在自甘堕落和自我毁灭中死去,在狂妄和无明中死去,在躁和烦中死去。

而活的希望,

还未到来,

甚至依然渺茫。

我们的墓志铭上,写满了不解、无奈、悔恨。

我们在其他人的墓碑上,勾画出自己的形象;

而那一幕,却不忍直视。

(注:2014年10月12日至15日期间某天,于杭州“外婆家”餐厅即兴拟就。)

讨债是与非

讨债是与非-思维导图
讨债是与非-思维导图

山东聊城辱母杀人案事发至今已近一年,而在网络上发酵、热炒,却不足一个月。如今回头来看,仿佛事情就发生在昨天,令人触目惊心。撇开杀人者的悲壮和为之鸣不平者的悲切不谈,单就“高利贷”来看,事到如今,无论借债者还是出借者,没有谁是赢家。其实,不只眼前的这一件,此前,因高利贷而引发借贷双方跳楼轻生的案例并不鲜见。过去,夫子曾感慨“苛政猛于虎也”,现在,夫子恐怕会感慨“高利贷亦猛于虎”。

谈讨债、论是非,有必要先弄明白盐打哪儿咸,醋打哪儿酸。为什么会有人讨债,甚至暴力催讨,这个嘛,无非是有人欠了钱,且没有按时归还。刨根究底,原因有二:一则债务人无力偿还,态度好点儿的虽肯奔走四方筹措资金,却仍不免手头局促;差一点的,家徒四壁,除了一条命,再无其他有价值的物品可抵债;再一则,债务人故意拖欠,态度稍好的虽守家在地,却对催债者避而不见,稍差的已遁于人间、消失在天涯海角。想必,作为债权人,关注点在于钱,而非债务人的命。但个中情形,早已脱离了他们的掌控,而沦入职业讨债人之手。名字有“职业”二字,但其所作所为,大抵和泼皮无赖脱不了干系,往往给这个职业抹了黑。

话说,工农中建四大行网点遍布全国,好端端的,为何有人非自找没趣,去借高利贷呢?话说得容易,殊不知,虽然广告做得漂亮,但从银行借贷普遍比较困难,尤其是用于扩建、投资,没有背景、没有关系、没有返点、没有抵押,红嘴白牙,谁敢凭空把钱借给你。在这方面,运营高利贷的地下银行就比较有优势了。这是一种基于熟人社会建立的金融组织,知根知底地把钱借给你,也会千方百计、连本带利要回来。利润比较大、风险比较高,利率,也相应地远超银行同期水平。

再看那些借了高利贷的人。正常还款的,不消说,上不了新闻;而那些还不了钱的,最好的结果是落荒而逃、避走他乡,债主什么也捞不着。而不忍抛家舍业玩儿消失的,就有苦头吃喽,聊城辱母杀人案就算一例。而早在2011年、2012、2013年,国内接连上演了内蒙古包头金利斌自焚、鄂尔多斯高利贷崩盘、山西柳林高利贷崩盘等几个影响甚大的事件。所以,此时再看山东聊城这个案子,若只着眼于高利贷一事,就会发现,这不过是众多债务人日常生活的缩影罢了。不同的是,于欢一家似乎没有常见的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蛮横态度,而是想了不少办法、还了不少钱。

事已至此,天怒人怨,民意裹挟着媒体,免不了又是一番口诛笔伐,大家也免不了恨得牙根儿痒痒。职业讨债人因为不法之徒的恶行而背负骂名,高利贷行业也跟着遭了殃。这以后,还不得夹起尾巴、低调做人?惟望大家合理合法,甚至低声下气的要债,避过这阵风头。而那些本就不想还债的人,也不免因此高调起来,或许还不会以欠债不还为耻,反而以之为荣。这以后,想必民间借贷市场会因此备受打击。愿意借钱的人少了,利率就难免更高了,还不起的人也可能更多了,那讨债的手段也不免更加极端。

怎么办?是否能放合法讨债人、民间借贷者一条生路?我们来探讨一下。

首先,政府不妨适当放松对官方利率的保护,原来超出四倍的不予保护,如果放宽至五倍呢?可不可能刺激更多民间资本合法流通?可不可能减少此类恶性事件的发生?其次,别把枪口只对准债权人,也别轻饶债务人们,该管还是得管,那些欠债不还的老赖,还是得一查到底。再者,以暴力、软暴力方式催收的讨债人,也该严管,不能给地头蛇们交完保护费就真给保护起来了。最终,我们或许有幸建立理想中的信用社会,大多数人都能做到各行其道、凭良心办事。如此一来,让人乍舌的辱母杀人案或许不再复发,我中华上国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复兴梦或许又近了一步。惟愿政通人和,我等不再妄议讨债是与非。

难解共享单车之惑

共享单车在这个创业者遍布四方的时代,刚开始是出现在科技新闻版块的。尝鲜的、评测的,混杂着各色努力不露痕迹的公关稿,出现在各个媒体的各个角落,好不热闹。也许就是几个月的时间,它渐渐转战社会新闻版块。甚至有人将它上升到直指生命内涵的层次,称其为人性的照妖镜。

若不说共享,只论单车。我们会在维基百科找到以下资料(有大幅删减、微小改动):自行车……台湾通称“孔明车”、“铁马”、“脚踏车”,江浙、上海等地亦有“脚踏车”之称;香港、澳门、广东、广西、湖南等南方地区则更常称其为“单车”……

若暂且搁置困惑,来谈贡献,我以为,它在语言层面的最大贡献是让北方群众熟悉、甚至惯于以“单车”替代“自行车”。其他诸如“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等褒奖之词,我也就不一一重复,且来看本文意图探讨的主题——惑。

惑之一,为何花无百日红?当初被各路投资人奉为至宝,频频出入各种会场,聊心得、谈体会,风头正劲、一时无两;而不消须臾,便成为各地政府、喉舌的鞭挞对象,成为(大)城市发展的隐患式存在,成为滋长人性阴暗面的陷阱式存在。有关部门更拿出堪比对付房地产市场的手段,采取两限(限制投放、限制停放)政策,控制其肆意增长。

我们试着回答一下。先各打五十大板,显然,这种事一个巴掌拍不响。过度地信任相当于放任,而过度地放任难免会助长任性妄为之举。之于共享单车企业,不对产品本身做过多地改进,而执着于制造、部署、维修,总想坐到头把交椅的宝座上,本就不够理智。之于各地政府,在萌芽状态时坐山观虎斗容易,在鏖战之时再想搭桥看水流就难了,甚至已无立足之地。而回过头再说人的因素——单车本就脆弱,面对手持油漆、电锯的人类,除非每辆车配一个护卫,否则什么措施都谈不上有效防范。而政府呢,连楼市这么大的西瓜都习惯性地砸到脚上,想让他们拾起共享单车这粒芝麻,谈何容易。

惑之二,为何人无千日好?市场如此激烈,大家习惯性地暗示友商抹黑、友商推波助澜伤害自己,为了什么?当然,最终是为了钱。但往直接相关的地方看,是为了争夺用户。而用户究竟有何偏好?不太好说。99元、299元的押金有本质区别吗?1块钱使用半小时、一小时,会影响多少人的选择?思来想去,其实关系并不大。长久来看,用押金赚钱的思路行不通。上上下下,多少眼睛都盯着这块肥肉,共享单车企业想要独吞,万万不可能。而最终能影响到用户的,很可能是促销力度、免费时长等有限几个因素。摩拜的红包车,从收用户钱到付用户费,ofo连续几周高举免费大旗,皆属此类。而用户会因此而忠诚吗?不太会。

要回答这一题,不妨先上个层次看问题——人本就善变,更何况是称其为用户的人。哪家不要钱就是哪家的用户、哪家正好在眼前就是哪家的用户、哪家好用就是哪家的用户,多数用户将金钱、距离、易用程度三个因素依次排开,条理清晰。如果想用洗脑的方式吸引用户,共享单车企业可能需要CCTV持续不断地发功,而从大家对3·15晚会的热情与失落来看,用户对坏消息的喜爱程度恐远超好消息。所以,可能CCTV也帮不上什么忙。不要寄希望于收获用户对品牌的持久喜爱,否则,会收获持久的失望。

正如题目所言,困惑难解。身为一个局外人,无论是聊贡献、聊困惑,充其量只是隔靴搔痒,挠不对地方。不过,有一点我倒觉得在理——无论企业还是政府,不要寄希望于别人。无论是希望用户拯救你,还是企业听从你,最终很可能会颗粒无收。唯有克制、不放任,才有机会在渺茫中收获感动。

那么如何赚得盆满钵满呢?不算“惑之三”吗?之于这个行业,我至今看不到赚钱的希望。当下,我仅将其当公益事业来看、来评论、来体会。

致奋力前行的我们

这不过是几段本该用于自勉的话。
踏足互联网以来,不觉然已走过数度春秋;投身故纸堆至今,惶惶然岁月已几度更迭。此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乃至与此相关的广告、营销,种种之发展变幻,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这数度春秋里,我亲见当今最杰出的头脑践行当初的理想,凭一己之力,攻克行业之维坚;在这发展变幻中,我看到他们脚踏实地,推崇理念和实践的革命,屡开业界之先河。
在一片技术至上的呼声中,有人坚守内容和创意的价值,并将其发扬光大;在噱头混杂的时代里,是这些人,让自己的想法为人所知,且为众人所共知。
然而,目之所及,当下并非终点。我们终将去往何处?希望在此处还是别处?我辈还需努力探索。当然,未来亦非归宿。自身怎样提升?时代如何发展?我辈尚需悉心体会。
我们所面对的,是经典教科书中从未设想的境况——移动为先、网络深度介入生活;我们所期待的,是前人所不会想且不敢想的未来——网络不仅在推动内容和消费的提升,还在推动整个时代的前行。
诚然,还有很多困难横亘在我们前行的路上;而我们所选择的道路,也并非处处坦途。但是,我们已然目睹甚至沐浴未来的曙光;即使前路漫漫,依然值得我们继续年轻、继续热泪盈眶、继承过去的勇气、续写此前的辉煌。
瑰丽的图景已然展开在我们面前,科技的未来、自身的未来、时代的未来已铺陈在即,依然奋力前行的我们,在专业中、激情中,正将梦想一步步化为现实。
而我们,虽还在路上,却终将实现所钟爱、所梦想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