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想在北京买车买房,不妨先看这个

本文适用于一般非北京户籍的个人(家庭),土豪、权贵敬请忽略,并不打算买车买房请看往别处。下文所提到的社保、个税,为社会保险、个人所得税的简称。
我能猜到,你打开这篇文章的一瞬间,内心必定极为失望。因为,我既不会教你怎样快速致富,也不会向你透露如何钻政策的空子。我以为,对于一个外地人来讲,如果不是特别有钱,钱反而不重要了。买车买房,最大的问题不在钱,反而是时间。你要保证自己在北京工作得足够久。定然有很多同学天真地以为,自己上了六七年的班,“时间”应该不成问题。
请看北京市小客车指标管理信息系统(www.bjhjyd.gov.cn)对于时间的2条规定:
1、近五年在北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养老保险)
“连续五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指的是从申请月的上一个月开始往前推算60个月连续,不能断月。如有断月,补缴后有效。
2、近五年在北京市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
“连续五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个人所得税”指的是申请年的上一年开始往前推算连续五年,每年都有缴税记录,可以断月,不能断年。如有断年,补缴无效。比如:2012年提出的指标申请,应从2007年至2011年连续五年在本市缴纳个人所得税。
没错,我不生产规定,我只是规定的搬运工。自以为清醒的各位,不妨听我一言。虽然我并非长者,也算不上成功,但也积攒了些许人生经验。
诸位在找工作、签约之前,除了职位、收入等必要条件,尽可能关注一下,和你签约的是哪家公司?你的社保、个税在何处缴纳、申报?首先注意,是北京某某公司,还是深圳或上海某某公司。千万不要以为你人在北京,社保、个税理所应当都在北京。当你历经数年,积攒了几十万资产,赫然发现自己的社保在上海缴纳、个税在深圳申报,是否只能望“车”兴叹?当为数不多的钱遇到有关部门的条条框框,恐怕也只有无可奈何的份。
我希望你足够幸运,你已经有车有房,这篇文章对你来说毫无意义。
我希望你还算幸运,你在北京找第一份工作之前看到了这篇文章。
我希望你勉强幸运,你在北京工作一二年、打算换工作之前看到了这篇文章。
如果我的希望全部落空,至少也祝福你在北京工作五六年之后看到了它,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当你在还可以天真的年龄有幸看到了这篇文章,不妨先自查一番,方法如下:
1、社保
登录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网站的“社保个人权益记录”(www.bjrbj.gov.cn/csibiz/indinfo/login.jsp)查询本人缴纳社会保险的缴费记录。
2、个税
前往北京任何一个税务所,持第二代身份证,找办事人员获取“个人所得税纳税信息查询密码”;之后,可在办事大厅的自助查询终端查询。或者,可登录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网站个人纳税信息查询界面(https://gszxsb.tax861.gov.cn/gsmxcx/grnsxx.htm)核实个人纳税信息。如果你之前未曾登陆此系统,请选择进入“在网站上完整填写个人基础信息”,先补充资料、将默认密码更改为自定义密码。
祝愿各位顺利地买到车、房,早日登上人生巅峰。BTW:上述内容纯属真实,如有雷同,欢迎起诉。

如果真实的世界与你无关

我能理解现代人高估自己重要性的习惯,以致为体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深入”认知,曾写过一篇“重要”的文章,题为《你没那么重要》。内容简明、直白,只想说明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其实,谁都没自己想象得那么重要。只是,内心深处还是难以根除习惯性地自视甚高,也难以放弃略显病态的自我满足,更不想承认现实与想象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

连日来,我常手捧厚厚一沓书稿,通读之余,也频频挑错,扮演一个近似于校对的角色。每每遇到不通顺、不尽如人意之处,就不由得一股怒火升腾而起。可又一想,我所抱怨或憎恶的这个人,与实际的 她/他 有多大差距?或许,在那偶显生硬的言语背后,是一颗极力把事情做好的心;或许,我眼中的言语不通,只是因为自己对这个年龄层的人疏于了解;或许,我根本就是太过敏感、反应过激。这么一番下来,气没有了,反倒多了几分敬畏和钦佩。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我们对别人、甚至对自己的了解究竟有多深,这种了解的意愿究竟有多强?对平常的我们而言,生活始终运行于一个轨道之上,别人、自己的另一个状态,不过是行进路上的某一个停靠站,对惯于忙碌的我们而言,这种了解只限于每天或每几天、几周、几月的寥寥数语,或偶发地自我反省。

比如,一个怒气冲天的我,可能好几个月都见不到一次,我肯花时间来认识一下这个比较另类的自己吗?会学曾参,反省自己吗?平静如初的我,对那个怒发冲冠的自己会有多深的印象?这种印象又会留存多久?要知道,人最善于选择性遗忘,尤其在面对令自己难堪的一面时。

而对于别人,表面功夫更多些,完全不会考虑想法、意图等内在的东西,尤其当我们可以用网络上的联系代替现实中的嘘寒问暖时,以往还算客气的点头之交也变成了抬手就来的点赞之交。

当我们对自己、对别人都没有足够地了解时,也很难明白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而围绕在身边的电信运营商、社交网络服务商、电子邮件提供商,无不在争相了解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以致它们对我们的了解程度远超于我们相互之间所应有的。于是,我们有了一个看似可以相信的工具,似乎有了它,我们的感官得以延伸;似乎有了它,我们的眼界得以拓宽;似乎有了它,日常的平淡生活重新焕发了光彩。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意义。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这种虚伪的繁荣背后,我们与真实的世界,尤其是真实的他人、真实的自己日渐疏离。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多是自己想看到的;我们所看到的别人,多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而那个自以为是“我”的“我”,或许在迷离、彷徨中早已找不到自己。当你在地球上一个平常的地方,指南针或许能告诉你何谓东西;若你身处南极或北极,它又能如何?我们所期待、所想象的那个世界,与真实的世界不仅相差巨大,而且可能并不相关。于是,我们还能奢望自己与世界发生那么强的联系吗?还能奢想自己对于世界有多重要吗?不能。

举例来说,长盛不衰的搜索引擎,此前大热的RSS,现在的微博、微信朋友圈及公众号,或为我们的兴趣所在而不假思索地查找、订阅,或是本就臭味相投的一群人凑在一起。单就围坐的这一圈人来看,气氛足够热烈,有人发、有人回、有人赞,效果奇好;而从更高处望下去,不免略显无趣,更像是自欺欺人的夜店狂欢,散场后,之前还神采飞扬的大家略显落寞,各自打道回府,静静地舔舐孤独的伤口。

自娱自乐是很多动物的本能,而自我放弃则是少数动物的高级属性。而不幸堕于深井底部的一群人,终日望着巴掌大的天,以为这就是世界的全部,而全然不知世界究竟在经历着什么。在现实的天平上,信心从来不比事实更重要,而自以为身处“风口”的你我他,在真实世界的渺小、不值一提的程度,又何止沧海一粟?当我们以为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当我们以为在指点江山、断言时代发展大势时,当我们以为在让全世界在围着自己转时,是否曾想到过——也许,真实的世界于己无干。

末了,我完全可以安慰你——我之所说,不过寥寥数语,皆愤世嫉俗之言;人生在世,还是要积极、要奋斗、要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鸡汤的效力远比不上真话这剂良药。若想立于真实的世界,走出小圈子为当务之急。逃离常规,尝试往偏僻处走;脱离小圈子,尝试向大众看;再努力一些,不要再用习以为常的姿态看待眼前发生的一切。也许,再过一段时间,地球依然不会因你而停转,但世界却因你而多了一份别样的光彩。

我们无性不说话了,是吗?

我们也曾清高过、孤芳自赏过,我们的标题充满了炼字的锐气,内容满是自我表达的豪气,文风有着自我标榜的傲气。

尤其标题,我们曾视之为点睛之笔,我们也曾力图将文章的精髓凝结于此,让其有开宗明义之感,令人从中窥得文章的全貌。然而,现在的标题,竟踏上了这样一条不归路——冗长、庸俗化,充斥着自我作践的奴气;恶俗、血腥,周身遍布烟花柳巷的脂粉气。

成龙因其子再度出名时,满屏的Duang Duang,时至今日,有几人能解其中“风情”?汉字之后跟一个括号,在其中再填上拼音,真的没有更好的命名方式了吗?每每“哪家强”,百看不厌吗?除了“G点”,标题上没有其他可体现的了吗?而“撕逼”,不可以用“争执”正常表达吗?“屌丝”一定比“草根”更有表现力吗?“逼格”的格调比“格调”自身都要高?

同为文字工作者,我猜不透诸位使用这些字词时的心理状态,不知是否也有一种“不知道比你们高到哪里去了”的优越感?我以为,流行不是坏事;有时,俗一点也显得接地气。但是,清晰无误的表达比这些都重要。当一篇文章在若干年之后已无人能解其中意,那是何等的悲哀?

你觉得自己在灵活运用,甚至以此游戏人生。殊不知,人生在你游戏之时也玩弄了你。你精心打磨的鸿篇巨制,因为这些廉价的、涉性的、自以为聪明的字词的存在,可供流传的不过是只言片语。你渊博、高深的思想,在这些字词的堆砌下,也不过是花边新闻里点缀式的人物内心活动,有谁能从一篇近似情色文艺作品的文章里读懂作者的内心呢?诸位的本意可能是想写一部《金瓶梅》式的传世巨著,而映入众人眼帘的,不过是低俗至极的路边小报豆腐块。这是何等的荒唐?

犯错并不新鲜,为了争夺注意力,或许我们都曾犯过这样、那样的错。但是,用“性”来维系受众的关注并非长久之计。在据说倡导性自由、性开放的西方世界,也不会有人如此自贬身份。“性”存在于现实世界,如同上厕所一样平常,但若以此为荣,整日里津津乐道,就如同每天沉浸于厕所无法自拔。我们可能无法写出惊世骇俗的文章,可能无法实现儿时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梦想,但切莫因此而自甘堕落——有为青年时刻扮腹泻状,伏于马桶之上,为时间徒增垃圾。

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而言,我可能会因为一篇文章的标题而点击,但不太会只因为标题而阅读。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信赖内容为王,也被人嘲笑,但没有内容,一个个耍小聪明式的标题有何用处?其价值何在?没有水,再庞杂的管网又有何用?没有数据流,覆盖面再广的互联网又有何用?内容终究可能不会是王,但也不至于让位于区区一个标题,更何况这个标题还无时无刻地将“性”置于其中,不仅因此自我感觉良好,还毫无悔改之意。

我以为,人所能接受的刺激是有限的,正所谓水满自溢、过犹不及,我不太相信读者,甚至是惯于做键盘侠的网民能持续接受这样的标题、这样的文风。这点小聪明,这点动不动就想搞个大新闻的蠢蠢欲动,真配得上“young、simple、naive”等判词。如果这还不算幼稚,我不知幼稚是什么;如果这还不算低级,我不知低级该怎样定义;如果这还不算粗俗,那你眼中的粗俗究竟所为何物。

我内心中最悲哀的想法是——未来的我们,没有涉性的词汇,便无法自我表达。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强烈的意识冲击,再难保持淡然、自持的心态。也许,我在标题上的提问已经有了答案——是。

我们结婚了

这一刻,家父动情地说,他等了三十一年。

这一刻,岳父深情地讲,他为此激动和感动。

这一刻,距离我们相识,已有三年之久。

这一刻,HL同学眼里噙着泪;而我,依旧没心没肺。

wedding night

此前,我常拿美国电影《革命之路》(英文名:Revolutionary Road)来故作高深——一个人如果看过《革命之路》之后,还是想结婚,大约是遇到了真爱。因为我知道,凡人注定无法规避婚姻中的失望、难过,甚至煎熬;而电影中的焦躁、痛苦、自残,虽有夸张之处,却也只是将现实积聚和放大。我们不要妄图逃避婚姻中平淡,乃至消极的情绪,而要去坦然面对。

至此,你可能觉得我太过悲观,不够喜庆。然而,对于我等资深悲观主义者来说,只有对结局足够悲观,过程中才能笑出声。

HL同学自与我相处以来,吃过苦、生过气,也受了不少委屈,我们的个性说不上互补,在外人眼里也许并不登对,更非完美如天人而从无矛盾。然而,我们一直相互信任、彼此包容;我们也深信,会一直如此,携手走过波澜不惊的一生。我们以为,生命中的多数时光本就平淡,奢求反而多生祸患。

Last but not least,结婚对我们而言,只是共同生活的开始,有双方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共同见证,我们已倍感荣幸。对于关心我们的各位来说,其实并无特别的意义。因此,我们收纳各位的祝福就已足够,有各位的呵护与照顾就已足够,怎敢再行叨扰、舟车劳顿。

请容许我再一次假装自己很重要,向这个世界、向我们的亲朋好友、向看到这篇短文的各位宣布——我们结婚了。

你没那么重要

重要或不重要何来?

多年前,一部美国电影《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原名: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别人没那么喜欢你。换言之,你不像你想象得那么受人欢迎(重要)。而今,“重要”二字被赋予了太多功利性的诉求。

佛陀在说法之初,便有四圣谛——“苦、集、灭、道”传下来;之后,马胜比丘闻名于世的缘起偈提到“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说清了苦集灭三谛的因果由来。学生才疏学浅,斗胆尝试以四圣谛解释:何谓重要?为何重要?为何不重要?为何不重要反而重要?

其一,何谓重要?重要,大多时候不过是自我感觉良好。这种自欺欺人、自我陶醉的感情,实为四谛之“苦”。且不论因这一虚名要耗费多少无谓的精力,单就其真实内涵而言,也无法以“重要”一词概括。重要或不重要对于一个人的生存或个人价值任何实际意义吗?其实没有。世人多明知无所谓,却为形式感的东西而偏执念于此。试问,这究竟是重要,还是假装重要?或是根本就不重要。

其二,为何重要?重要,只是对依存程度的定义,是对需求强烈程度的抽象描述。而这一依存、需求,正是四谛之“集”,乃为“苦”之因。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上的依存关系,对之有所求便可称之为重要。在追求重要,和自以为重要,以及为不重要而失落苦恼时,我们刻意创造了世间诸般苦。而这苦,不过是庸人自扰。尤其当我们为“重要”设定了等级时,更徒增烦恼,引燃诸多无名怒火。为这一虚名而徒生口舌之灾,何苦?

其三,为何不重要?要知道,重要与否,大多是此一时彼一时的自我或相互暗示,不绝对,也不持续。当重要转为不重要时,天没有塌,被诸般杂念占据的人反倒被腾空了,为真理的入驻留出空间。而这个不重要,乃为四谛之“灭”,“苦”之“灭”,人之解脱,堪称大幸。不过,常见的是另一派景象——当所谓的重要的程度陡降之时,你的怀疑、否定,和迁怒突然从无足轻重变得举足轻重。此时,之前所有的重要都不重要了,而重要的反而是一遍遍舔舐苦果,重回“苦”谛——从一个重要中找寻另一个重要,从一个苦中摘下另一个苦。

其四,为何不重要反而重要?人活一世,得失往往不重要,而是能否活得自在。若能洞悉重要的唯一结果是不重要,反倒可以放轻松,此时通晓的这条路,恰为四谛之“道”,堪称解脱重要之纷扰的不二法门。即使用当红的唯物主义的发展的眼光来看,也很容易明白,不仅自己,其实谁都没那么重要。因为从长远来看,现在的重要不过是诸多不重要包围下的一刹那。若在刹那间追求永恒,无异罔顾三法印之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可谓痴心妄想。若执着,哪还有涅槃寂静,哪还能求得安然自在。

当然,我之所言,无非徒增口舌,尽心即可。因为我知道,我没那么重要。

日本:值得一去,值得再去

概念里最早的日本,源于课本之上,时而狰狞,时而唯美,面目有些模糊。

再往后,便是电影里。《告白》中的隐忍和恣意,《龙猫》中的清新和柔情,让我忍不住想掀起它的盖头,一看究竟。

而当我真正到往日本,却惊讶于这个国家的精致,感动于其笑容。我以为,日本之美,不在于繁华,恰在于每一处不经意间的精致;而日本之所以令人心驰神往,并非只因商品多物美价廉,而在于人们脸上常挂满善意和笑容。而只有在此时,才会明白,原来文艺作品里那个美好到有些平淡的日本,并非出于美化,而是如此日常的真实。

远眺富士山

无论是富士山下的乡间神社,还是涩谷街头的匆匆行色,又或者是成田机场的繁忙起落。给予人内心的冲击和震撼,为别处所不及。

河口湖畔的神社

立于河口湖畔,没有人声鼎沸,也不见车水马龙,往来山巅的缆车上上下下,垂钓于湖面的渔人悠然自得,周遭仿佛彻入梦乡的夜般安静,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此时此刻,我游离于闯入和安居之间,沉醉于这份自然和自在。

IMG_9286-编辑 河口湖之上的垂钓

辗转至东京,身处神往已久的涩谷全向十字街,惊喜之余,多是莫名的震撼。这里并非高楼林立,格局算不上大,气势也不够雄浑;这里也不称不上繁华富贵,来往于此的,也不过是普通路人。可当亲见上千人从各个方向同时穿越马路,巧妙回旋、极少冲突和碰撞时,就不得不感慨——此般秩序井然在别处并不多见。

涩谷全向十字街

回到成田机场,排起长龙的队伍叽叽喳喳,大楼里回荡着人声鼎沸,少了一些地铁车厢里的宁静,却更靠近所谓的都市的繁华。过了海关,捧着相机,趴在窗前看飞机起起落落,与其他机场没有不同,而在这片天与地之间,却有着别样的风情。

东京地铁

成田机场

难忘从浅草至台场的HIMIKO,松本零士的天马行空,穿梭于这片现实的水域;难忘富士电视台的开放与坦然,一个外人,得以在其球形观景台盘桓东京湾的古与今;难忘大江户温泉物语的古朴和温暖,现代的都市里,竟潜藏着这样一片古色古香的所在;难忘仰视Skytree的炫目,和在其上俯瞰东京的静谧。而更难忘的,是这种难忘。

松本零士设计的HIMIKO号

富士电视台

东京湾

 

高达-台场

大江户温泉物语

仰视Skytree

在Skytree之上俯瞰东京

短短数日,或许并不能领略什么,尤其当有太多执念时,反倒错过了很多。流连于市井小道、徘徊于免税店,代同事、为自己买不停的我,却不曾在新干线上重温金刚狼的历险,也无缘在横须贺美术馆一睹名家的风采,更不敢奢望在小鹿野町的乡间为呦呦鹿鸣而欣喜流泪,甚至也错过了近在咫尺的浅草寺;而我,恰是那个每日穿梭于雷门之下的那个人。

市井小路之乌鸦

雷门(风雷神门)

而这些,不正是再去日本的理由吗?当你到往一地,没有厌倦,反而有不舍,甚至牵挂时,难道不该再去吗?

当再到日本,再见日本。

自诩超然

我总以为,置身事外,才是最好的关心。超然于世,才是最佳的入世。这看似矛盾的命题,包含着我们对所有无能为力的妥协和接受,暗合我们对世俗的无奈和盲从。当我们说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时,不正表示经历着远离纷扰或深入其中的抉择?不过,抉择之后,悔者众,少有淡然处之者。

有时,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某人某事,也没有人比我们更容易受某人或某事的蒙蔽。时间在赋予记忆刻骨铭心的同时,也为它轻轻地蒙上薄纱。看似近在咫尺的你我他,却远在海角天涯。在其中,难免不知个中奥妙。超然于世,或可一窥“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奇趣,自嘲过往“身在此山中”的懊恼。

超然,一个比历史更久远的词。所谓超然,大抵是缺少对名利的渴望与执着。这份冷淡,让他们既无青史留名之冲动,又无执掌一方的雄心,难免不为外人所知。众人寡闻超然者流芳百世,却常见沽名钓誉之辈衣锦还乡。因为,这冷淡,也给他人空出更大空间,让渡出更多的自由。经籍、诗篇、史传,可信者几何?今之所闻超然之辈,想也未必真超然,至少未必如典籍中所载那般出世、洒脱。经年累月,超然与否的两极渐已铸就,如今时今日的贫富分化,二者之间的沟壑再难填平。长此以往,世人或不知超然为何物,超然之士为何人,而皆视名利为主流,敬畏之、盲从之。

事到如今,断言“当世已无超然之士”或不为过。纵然我等常冒超然之名浪荡于江湖,却难以领悟其精神实质之万一。谈超然,口头或可滔滔不绝,然内心难免愧意丛生,不能自已。久不超然矣,又何苦这般自吹自擂。

附记:辍笔已久,再度提起,不免思绪凌乱。虽胸有千言,却因唯恐不能自圆其说而怯于倾吐。谁人不知万事开头难,可谁人知晓,万事之坚持、收尾亦难上加难。累日而书,惰意终至。持秃笔一支,方悟得多历练才可修得“难题在手总得解”的酣畅自如。

幼时被训“明日何其多”,此刻才知晓,明日不多矣、转瞬即逝矣。空盼明日,终有力所不逮之时。其时,今、明俱往矣,人亦垂垂老去,无年少轻狂可回忆,无功名利禄可标榜,亦无孤傲清高可自赏。至此,终不堪回首昨日。

发布日期:
分类:生活

你的水平谁来定?

“水平”到底是何许人也?竟值得你我魂牵梦绕,为之争论不休。窃以为,水平之外在表现不外乎认知力、执行力和表现力三个方面。所谓认知、执行,诸位恐已稔熟于心,即使加个“力”,也不妨碍理解。而这“凭空而来”的表现力究竟指什么?我以为,这不过是一个考量孩子是否哭得恰如其分,以至于才可能有奶吃的指标。很多时候,它对“水平”构成决定性的影响,其份量远超前二者。

既然聊到水平,诸位不妨自问:“为何想提高水平?”。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回答——提升个人价值。然而,在这个冠冕堂皇的答案背后,只有两条路可选。一为做事,一为做人。在这看似并不冲突的二者背后,却是两种行事风格的天壤之别。

所谓做事,大抵尽心竭力、以求事成,期冀个人能从中收获名利。而做人,无不苦心孤诣,嘴上将领导奉若神明,行动上却敢踩着人头往上爬。以一个不甚得意的文人的角度来看,后者无疑是名利双收的捷径,而前者多充当垫脚石的角色。做事和做人之差异的根源,在于出发点的不同——为一件事奋斗,还是为一个人折腾。现实中,长官意志常大于天,以致无法违拗;但诸位是否在本心里存着些许理想、审美,或其他诸如此类的东西。

我曾经历过一群臭皮匠成就一番事业的寻常,也曾耳闻一言堂铸就辉煌的奇迹。虽后者常被人奉为圭臬,但依然难改我坚信集体智慧有助提升个人水平的初心。同时,我也认同一个观点,若常以领导之眼界框定下属之言行,久而久之,所有人都会触到领导苦于难以突破的天花板。

即使尊崇如孔子,也曾有“三人行,必有我师”之经典论断。诸君亦非圣贤,又怎能忌于从他人处汲取能量?即便遇难搞之人,又怎能错过切磋、向上管理的机会?多提想法、多提解决方案又何妨?毕竟,此间,你的水平也正经历着之前不曾有过的自我提高。

发布日期:
分类:生活

坦率地说

坦率地说,遇见你时,我对何谓美好并无清晰的认知。那时的我,也未做好走进你的世界的准备。我知道,在过去那些令你不开心的日子里,我扮演的角色是如此地不光彩,我为自己的粗鲁和愚笨而后悔。

坦率地说,在你离京的日子里,日子竟变得如此无趣。早间,我一个人走向地铁;晚上,我独自踏进家门。几次辗转反侧,只因无法讲个故事给你听;几次夜半惊醒,隐约间听到你想喝水。

坦率地说,之前不曾想过如何对一个人好。一味地索求和占有也曾迷惑了我的心。幸运的是你,你教会我宽容和忍耐,教会我放轻松,教会我如何为人着想,教会我曾弃之不顾地一切美好。

坦率地说,我害怕走出地铁、走向麦当劳、往这条街的远处走去。我清晰地记得,去年冬天,你从超市走来,我远远地迎去。在接过沉甸甸的购物袋的那一刻,我没有太多喜悦,心里却满是惶恐。只因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资格拥有这令人沉醉的美好。

坦率地说,那个雪夜至今难忘。在踏出店门的那一刻,我们为眼前那层薄薄的雪而喜悦,我们依偎着走过无声的小道,呼吸着彼此身上的咖啡香。你知道吗?它随我们来到了这里,就在我眼前。

那家咖啡店
那家咖啡店

坦率地说,我已词穷。并非因为常被你笑作才尽之江郎,只因忆及与你共度的时光,总缺乏恰如其分的词句去描述。往昔在脑海里闪现,笔下却难以涌现如泉的才思。这分分秒秒的幸福,我只想将它尽数掩盖,不被人窥测,也不被人偷窃。

坦率地说,我喜欢这样想着你、念着你、爱着你。

发布日期:
分类:生活 标签:

就这样走下去

晚八点半,下班回家的地铁上,脑子里突然冒出这样一个念头——我还不够努力。乍一想,还真把自己吓了一跳。我以为,原因是我已习惯了自己欺骗和自我麻醉。

为什么这么说?只因以现在的角度来看,自己那还算努力的过去实在稀松平常。过去的日子里,我也曾警醒、也曾觉悟,但效果着实不大。就在前几个月,和 HL 看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生活,也惊叹过、也感慨过、也痛下决心过,但时日已久,还是难免墨守陈规,始终未能 Cheer Up。一个好主意的诞生总比一个坚定的行动容易得多,而我的好主意似乎是灵光“总”现,却又缺乏将其用于现实的勇气。

时至今日,久已未至的虚度光阴的感觉再度回归。此刻的我强烈的感觉到,许多事情原本可以做到更好,而我选择了得过且过;许多事情原本需要追求极致,而我却甘于平庸;许多事情原本要坚持下去,我却将之弃于脑后。或许,这也是多数人的态度,而我,却“不幸”地意识到其中的难堪。这种“不幸”日夜折磨着我,让我浑身冒汗,却也给了我知耻而后勇的力量。

对许多人而言,这或许是个再平常不过的夜晚。之于多少年之后的我,可能也自感淡然。然而,此刻的我却强烈地感觉到,我多么需要这种自我折磨,需要这种犹如芒刺在背的不适,我多么希望许多年后,自己会感谢这一晚的幡然悔悟,感谢自己就这样走下去的决断。

发布日期:
分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