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以为,置身事外,才是最好的关心。超然于世,才是最佳的入世。这看似矛盾的命题,包含着我们对所有无能为力的妥协和接受,暗合我们对世俗的无奈和盲从。当我们说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时,不正表示经历着远离纷扰或深入其中的抉择?不过,抉择之后,悔者众,少有淡然处之者。
有时,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某人某事,也没有人比我们更容易受某人或某事的蒙蔽。时间在赋予记忆刻骨铭心的同时,也为它轻轻地蒙上薄纱。看似近在咫尺的你我他,却远在海角天涯。在其中,难免不知个中奥妙。超然于世,或可一窥“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奇趣,自嘲过往“身在此山中”的懊恼。
超然,一个比历史更久远的词。所谓超然,大抵是缺少对名利的渴望与执着。这份冷淡,让他们既无青史留名之冲动,又无执掌一方的雄心,难免不为外人所知。众人寡闻超然者流芳百世,却常见沽名钓誉之辈衣锦还乡。因为,这冷淡,也给他人空出更大空间,让渡出更多的自由。经籍、诗篇、史传,可信者几何?今之所闻超然之辈,想也未必真超然,至少未必如典籍中所载那般出世、洒脱。经年累月,超然与否的两极渐已铸就,如今时今日的贫富分化,二者之间的沟壑再难填平。长此以往,世人或不知超然为何物,超然之士为何人,而皆视名利为主流,敬畏之、盲从之。
事到如今,断言“当世已无超然之士”或不为过。纵然我等常冒超然之名浪荡于江湖,却难以领悟其精神实质之万一。谈超然,口头或可滔滔不绝,然内心难免愧意丛生,不能自已。久不超然矣,又何苦这般自吹自擂。
附记:辍笔已久,再度提起,不免思绪凌乱。虽胸有千言,却因唯恐不能自圆其说而怯于倾吐。谁人不知万事开头难,可谁人知晓,万事之坚持、收尾亦难上加难。累日而书,惰意终至。持秃笔一支,方悟得多历练才可修得“难题在手总得解”的酣畅自如。
幼时被训“明日何其多”,此刻才知晓,明日不多矣、转瞬即逝矣。空盼明日,终有力所不逮之时。其时,今、明俱往矣,人亦垂垂老去,无年少轻狂可回忆,无功名利禄可标榜,亦无孤傲清高可自赏。至此,终不堪回首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