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惹军车

看别人在QQ空间里转了一篇文章,说是开车的必须看的。看到“必看”“必读”之类的题目,我就会疑惑,如果真如题目所说那么重要,为什么考驾照的时候这些知识不在划定范围内?转念一想,也对,中国的规则有多少是可以放到明面上说的呢?所谓潜规则,就是主导了某些事情,让规矩于方圆无益的那些条条框框。而这些条条框框,又都是没法用正大光明来形容的。

我提到的这篇文章,大致内容是说某人是个司机,某天和一辆军车在路上斗气,结果被逼停,还给扇了几个耳光。之后,他潜心研究军车号牌的知识。再遇到这种事,有时候他扇军车司机的耳光,还叫人家“兵蛋子”;有时候则是主动敬烟,赔礼道歉。要说军车号牌的事儿,我真是一无所知。在我写日志的过程中,也很少提及军车。因为他们和有关部门不太一样,虽然归一个组织领导,但看起来起码是纪律严明的那一拨,不好惹。

前些时,我乘坐的大公共被军车别了一下,一个急刹车让里面的男女老少骂声不绝。可人家军车,则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扬长而去。军车有多厉害,无需赘言,人家不但可以在道路上横冲直撞,甚至还可以越红灯而过却无需担负任何责任。最要命的是,人家在普通车辆需要交钱出入的高速公路、停车场,也享有荣誉地位,非但不交钱,还优先。

中央对军车应该也有纪律要求,但为何这些开车的人非但不能遵章守纪,而且还要给军人的光辉形象抹黑呢?我想,这牵扯到一个问题——特权。在这个特权才能横行无阻的社会,虽然大部分人因为没有特权而愤懑不已,而一旦特权在手,几乎没人会手软的。军车驾驶员,一旦从车上下来,估计也是个小角色。他们需要这辆车、这身衣服来庇护,而一旦有了这些壮胆的工具,为所欲为几乎是必然的。所以,如果想杜绝军车屡屡违反纪律,最需要做的应该是废除种种特权。除非在非常时期,否则一切违规行为都会受到严惩。

说到军车,就不得不提最近广州那个殴打空姐的军官。虽然在组织的协调下赔了礼,道了歉,但能挽回多少民心,就没法作出乐观预判了。最让我玩味的是这个军官家庭不但口称“不就是个乘务员吗?我认识你们老总。”,还在下飞机后叫来军车威胁人家小姑娘。可见,有些军车不但在道路上飞扬跋扈,在机场,也是霸气外露。在听过那么多军人组织起来惩治地方黑恶势力的都市传奇后,再看这条新闻,觉得对比如此强烈。同样是军车,为人民服务不好吗?虽然这条消息中关于军车的部分被官方口径否认,但军车之说,恐早已深入人心。

按据称是孔子后裔孔庆东不喜欢的说法,军车是纳税人出钱购买的,如今在大家眼里,却普遍性的形象不佳。为什么?中央的三令五申,地方上形式多样的规劝,还有军车上主动张贴的标语,似乎都在说军车应该服服帖帖地遵守各项纪律,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希望军车不要像孔庆东一样,系出名门,却最终背叛了它的家庭。有句歌词唱道:“你的眼睛背叛了你的心”。希望从长远来看,军车与良好形象只是暂时的别离,而不像现在这样渐行渐远。军车本取之于民,最后却不能用之于民,对于倡导文明、和谐的有关部门,将会是多大的一个讽刺。各位,别惹军车,而军车,也尽量别再惹是生非。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日期:
分类:时政

豆瓣没有《昂山素季》

我看昂山素季,实际上是一个外国人隔着一层玻璃看一个外国人。或许她身上都是优点,或许也有一些不能为我所用的东西,但我至今没有看到。杨紫琼演了一部电影叫《昂山素季》,英文叫法是优雅的“The Lady”,台湾地区叫《以爱之名:翁山苏姬》。

昂山素季以前在我的概念中,就是法广中文广播描述的那样,一个铁骨铮铮的民主斗士。因为执意与军人主政的体制做斗争,被软禁在家十多年。然而,电影《昂山素季》让我看到了另一面,一个幼年丧夫、中年丧夫的可怜女人,一个坚强中含着柔弱的普通女人。

昂山素季的理念,自然要比我强上万倍。单是非暴力不合作的精神,就让我这个不安分的家伙敬佩万分。她本可以安安稳稳生活在国外,陪着丈夫和两个儿子。在英国,相信她也有不错的前途。可为何她想不通,在探望母亲,直至其病逝,还想留在缅甸呢?这就是爱吧。

《昂山素季》这部电影,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那种感同身受的悲痛,在看过数天之后依然萦绕心头。有了丈夫的推动,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也正是因为这样,当局才没胆子使她被失踪。而在那样一个非法的社会里,失踪不是说来就来,挥之不去的阴影吗?

电影《昂山素季》,由吕克·贝松执导,杨紫琼出演女主角。最让我感动的部分,其实还不是那场轰轰烈烈的民主运动,而是那个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昂山素季因为执意留在国内,不给流氓军人喘息的机会,终究也没能见将死的丈夫最后一面。这种二选一的悲痛,让我想起了《朗读者》。

人的悲痛,如何才能抑制。昂山素季失去父亲的痛、失去母亲的痛,失去战友的痛,失去支持者的痛,失去与家人见面机会的痛,直至失去伴侣的痛,恐怕都是常人无法承受的。这种伤痛的历练,让她成长,也让她憔悴。这种外人所不能理解的执着,也让她无需开口辩解什么。

可惜的是,电影《昂山素季》没办法在中国上映,有关部门似乎也没给出具体的理由。这部电影,似乎能给我一种力量,让我相信,即使在纷乱复杂中,也有人在坚守着什么。而这部电影,也感染到了我,让我知道,还有人不顾自己,为别人操劳,原因不过是她爱这个国家。

可能,真正的爱国就该像昂山素季这样,去等待,去坚守,去争取。别人的不屑一顾,别人的恶言相向,别人的暴力威胁,都不会成为爱国的障碍。而真正的障碍恰恰是我们对这个国不够爱,或者让这种爱停留在表面。只有索取的爱,不可能是真爱,国也不需要这么爱。

看完《昂山素季》,被催泪之后的我,本想在豆瓣上显摆一下。没成想,不仅搜索不到“昂山素季”,什么“昂山素姬”“翁山苏姬”也是毫无结果。悲伤之余,我只得感慨世事无常。中国没有昂山素季,中国的网络世界也不可能有她。可叹,不过一个普通女人,我们却容不下她。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骗子渐多,避而远之

过去,也曾有人夸赞自己如何神奇,如同把几近残废的中国队带进韩日世界杯的米卢般珍惜。而米卢,虽然昙花一现,却也走了狗屎运。可世界上不会有另一个幸运的米卢,不可能有一种包治百病的药,更不可能总出现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领着一个年纪更大的女人,言讲外出寻女的人间悲情。

而更神奇的是,我曾多次亲见此等神奇之事。

包头等城市的小区里,总有“好心人”提供免费体检。名为体检,实为骗人。这些穿着白大褂的年轻人,干着欺骗老头老太太的勾当。什么高血压、前列腺增生,一查一个准。此时,“好心人”不免要推荐一种或几种以淀粉为主要原料的包治百病的神药。

至于空手套白狼式的行骗,更不罕见。多年前,我曾在街上遇见一位声称发奖金,恰好缺几块钱的中年男士,我报着日行一善的好意“借”给他两块钱。时隔数年,正当我快忘记时,又碰见他。虽曾质问,虽也奚落,但没扭送到派出所去,实在惭愧。

骗子们的招数日渐新奇。没饭吃的、灾区来的、让你捎一段路的……此时,最好的选择莫过于退一步,相信伟大、英明、正确的党,相信政府。有关部门怎么忍心让他们流浪呢?怎么会容忍他们破坏安定、团结的文明环境呢?更何况,偌大的城市,怎么会缺少一个收留他们的地方呢?你之所以施舍,只是因为还未亲见十几位“外出寻亲”的骗子结伴而行,谈笑间全无家人杳无音信的痛苦。

发布日期:
分类:时政

《南方周末》涨价,绝望边缘的意淫

新买了7月17日的《南方周末》,读到“从8月7日涨价”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看完7月就好,不打算再买了;有空从网络上找pdf版看,没必要再翻这份还算厚的报纸了(若论厚,《北京晚报》首屈一指,其中以广告居多)。此前的《南方周末》,读罢也不曾翻阅,不是卖了废纸,就是带回老家当柴火用。

现在,我持续购买《电脑报》、《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对大脑而言,非但无功,反倒让它有些应接不暇了。诚然,《南方周末》给过我一些启示,它让我了解到鲁迅之外的胡适,让我洞悉桌面之下的潜规则,让我知道帕慕克。但是,它的涨价之于我,更像绝望边缘的意淫。一块钱,对内容有多大帮助呢?我深表怀疑。

不过,我们也能“从这里读懂中国”,除《南方周末》外,面包、牛奶、香肠,甚至连外出洗个澡,无不在涨价。而上涨的钱去哪里了呢?我常听农民们念叨,买化肥多花了不少钱,买种子又多花了不少钱,雇人收割庄稼还是多花了不少钱?事实上,除了部分阶层,涨价对其他多数人来说并无益处。

网络上,有人为《南方周末》的涨价推出一个广告——画面上放了一只杜蕾斯的安全套,标价三元,之下放着一份《南方周末》,底端是“在这里,读懂中国”,标题是:少打一次炮,多看一份报。

《南方周末》若能在读者心中和生理需求相提并论,可以自称“食色性报也”,将“食色性也”取而代之。

网店的利空消息,预谋家;利好的证监会,监守自盗?

临近周末,利空消息传出——北京将试行网店(即网上商店)办证、办执照、交税的历史性举措。紧接着,听说全国都要实行针对网店的收费政策,无论大小,一律前往工商部门注册、领证,为税收事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北京到全国,政策迈出了一大步。没过几天,钱就从北京收到全国了?若本打算给北京人民每人发十块钱,会不会这么快就想到惠及全国人民呢?一张一翕间,不正反映了为人民服务之艰难吗?

回想起早在去年,就有所谓专家造势,声称网络购物秩序混乱,以及逃税等问题,并拿出账本,声称网上C2C商店每年给国家税收造成多少多少亿损失。从这波拟在全国推广网店规范政策的声势来看,过往的腔调可谓大有来头。所谓专家,也更像预谋家。其善于造势,不管民意原本如何,经过一年多的打磨,已然可以坦然接受。一年时间里,店家有足够的时间营造舆论,让网店店主臣服于强大的民意和光荣的国家意志。

为配合此次规范行动,所谓的主流媒体挖空心思,找拍马屁的机会。某自称为门户的网站,拿出一份调查报告,说绝大多数网民都赞成新政。此门户此时拿出这样一份报告,用心何在?

近日,证监会副主席王益落马。媒体爆料,此前,有人为拍王益的马屁,办了一场主题为王益作词作曲的音乐会,还冠名为南方基金之夜。

证监会攥住发审权不放,担心失去这个中国股市最大的寻租主体。而问题恰恰出现在,负责发审的人接连落马。此时再强调发审队伍如何清白,恐怕比陈冠希艳照系PS更难让人相信。不过,以证监会一贯严谨、强硬的态度,发审权估计还会牢牢把握。否则,谁会送钱上门呢?静待审计署等强权力机关改日再从证监会揪出几个败类。看看那些高唱为人民服务的内鬼把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家的生意来经营,用“监守自盗”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

PS:关于王益的事实陈述均来自《三联生活周刊》487期。

发布日期:
分类:时政

内容审查不过是另类的恐怖电影

恐怖电影其实是一门艺术,关于这个话题容我稍后再说,先说内容审查的事。

事情得从中国版的myspace、facebook说起。校内网彻底惹毛我是前几天的事,这个处处向facebook学习的破站至今没有任何悔改的迹象,不但质疑抄袭,“继承”了facebook一贯的蓝色主题,还效仿推出开放平台,甚至还出台了颇具中国特色的霸王条款。在言论审查方面,校内网继承了伟大祖国的光荣传统,不遗余力地统一用户口径。用户所说,凡违逆校内审查团队意愿者,统统删掉。

而相比于myspace中国版,校内还算友好。起码,校内会通知你某篇文章不符合校内精神,被干掉。而myspace中国版,在言论审查方面,走入了一个恐怖的黑箱。昨天,我发现自己发表的myspace上的文章不翼而飞。起先,我以为是系统故障,因为博客中国就是前车之鉴——频繁经常出现登陆失败、发表失败的情况。号称中国博客之父的方兴东,竟然败在马化腾手下,当真让人感慨。我将消失的文章再度发表,却发现消失的文章又多了12、13日的两篇。无奈之下,我发邮件询问,却被告知文章中含有广告性链接。

从今往后,切记独立博客的好。校内网、myspace中国版,祝两位早日死亡。

接下来说说不那么恐怖的事。我的启蒙的恐怖电影,应该是高中时代为常去录像厅的男同学口口相传的《山村老尸》系列。后来看了,倒没觉得多恐怖,却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鬼,不过是人自己吓唬自己。

包头奥运火炬传递真相

奥运火炬终于来到了包头。一早,路上便满是操着各地口音贩卖奥运旗帜、衬衫、纪念品的小贩,大家一同赶往火炬传递的中心现场——包头市钢铁大街。当我到达火炬传递现场时,距离正式开始还有三个多小时。组织者把数万人早早集中在大太阳下,也是出于安全考虑?

周围的包头市民,七嘴八舌议论着。一向对奥运无感的我,虽站在人群中,却不过是图个热闹。

三大赞助商的彩车率先驶来,现场一片欢腾。首先是可口可乐,一辆红色的大卡车,载着令人赏心悦目的女孩子。紧跟着是三星,最后是联想,车上仅立了一块大型POP,略显寒酸,可能内蒙古市场不值过多重视吧。

楼顶上,隐约闪现警察的身影。虽骄阳似火,但他们还是坚持了三个多小时。来来往往,有不少运兵车。他们面朝挥舞着奥运旗帜的人们而坐,不挥手,也不带走一片云彩。

当火炬传至现场,人群沸腾了——中国加油、奥运加油的口号此起彼伏。路程短、参与者众,每位火炬手只跑一小段,就有人接过来继续。

身处其中的我,虽谈不上喜欢,却也被这气氛感染,激动、开心、自在。

发布日期:
分类:时政

奥运堪比国运?

一早打开收音机,关于奥运的好消息接踵而至,而无人谈论七七事变。过去没有现在重要,而奥运,也优先于国运。

媒体恨不得锣鼓喧天给奥运助威,企业碰破了头般想扎进这个堆儿。打奥运擦边球的“奔向北京,与爱同行”、“北京奥游”层出不穷。近日,北京奥组委颁发新规——不允许企业使用2008等广告词,不知此番生产年历的厂家会不会被奥组委扣上大帽子。

发布日期:
分类:时政

刁民遍天下,中国卖淫业

其他国家也不乏“刁民”之说,而在中国,钉子户几乎为“刁民”的代名词。不过,中国的钉子户们碍于“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老理儿,往往不能过度抗争。如若不然,不光“君”会生气,鹰犬们会冲你狂吠,先前搬离的也会在背后揣测你的用心。如果你恰好身在意大利,便没这么麻烦。意大利也有棚户区,也有城乡二元体制。可一个意大利农民进了城,可以放心大胆地建一所房子,安然居住,不必担心城管和市容监察部门赶来拆迁。据说意大利法律规定,一个房子若有屋顶,政府便不可强制拆迁。

据《南方周末》报道,国际卖淫组织看中北京奥运会的商机,正组织大批妓女前来中国,希望分奥运会经济一杯羹。诚然,某些国家不如中国这般看起来正义凛然,是允许卖淫的。而中国虽明令禁止此项事业的发展,各种伪妓院却随处可见。仅在包头这个塞外小城,打着按摩、桑拿、洗脚,甚至洗澡,或其他招牌的场子,无不经营着皮肉生意。

不能说,不代表不能做。

发布日期:
分类:时政

团结起来,保护警察

当我遨游于网络,或灌水、或做俯卧撑时,有个丧心病狂的家伙竟对我人民警察下手,捅死捅伤五六个。

是不是该行动起来了?是不是要喊着口号——坚决打倒手持屠刀的敌对分子?互联网上活跃着一群自称无比爱国的人?而需要堵抢眼的时候均已四散奔逃。他们一贯以为,爱国,当然要爱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的每一部分。尤其对广大人民警察,对这帮手无寸铁,不偷不抢,彬彬有礼,拒绝贪污受贿,严斥奸盗邪淫的人民警察,更改呵护备至。所以,以爱国者的角度来看,子民们理应团结起来,保护警察。

细想也是,英勇的人民警察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无可取代。他们不仅活跃在擒贼拿寇的第一线,还出没于歌厅、舞厅、浴场、按摩屋等声色场所,为肃清危害社会的毒瘤而昼夜奋战。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心地做俯卧撑、睡觉、看帖,英勇的人民警察不远万里,把危害城市形象、领导形象的记者逮捕归案,对乱说话的网民跨省缉拿。即使如此,丧心病狂的犯罪分子还是拿起了屠刀,令人震惊。

爱国者们不妨团结起来,如往日农民拿着锄头、镰刀闹革命一般,与犯罪分子进行殊死搏斗,对其进行秋风扫落叶式的清除。

发布日期:
分类: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