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被媒体指为和微软一起冒险的苏宁算是真冒了险,《投资者报》在报道中这么描述Surface发售的事情(有删改):
苏宁联想桥店的销售员介绍说,自Surface在10月26号0点开始上市,店外就排起长队购买,一天之内就卖出了几百台Surface;截至10月30号,苏宁联想桥的EXPO店已经卖出了上千台Surface。不过,苏宁南京总部的人士表示,Surface总体销量非常一般。
作为一个忠诚的苹果用户,我注意Surface很久了。最初看到这款产品时,它还是瘾科技报道里的一张笨重的桌子。可以识别放在上面的产品,但谁会买这么个玩意儿放在家里呢?销量如何扩大呢?其后,Surface一度沉寂下来。当我再看到它时,它已经是一款微软秘密研发许久的平板设备。在微软主动带领媒体探营之前,它从未露面。对比iPhone5、iPad mini漫天的谍照、配置清单,顿觉微软的保密功夫非同小可,大有超越苹果之势。
在见诸媒体的各色报道中,我知道了什么是Surface RT,何为Surface Pro;也知道了Touch Cover为何物,Type Cover是何方神圣。在苏宁正式发售之后,还曾到店探访。在试用之后,我不得不承认,微软的工业设计能力令人赞叹。尤其那个向后翻起的支架,薄且有力,让我感觉很奇妙。看到这款Surface,我似乎看到以往Arc鼠标的身影,微软的软件让我痛苦不堪,但其硬件设备给我的印象,却一贯相反。在我的印象里,微软是仅次于苹果的优质硬件制造商,顺便也出些类似于Windows、Office之类的软件。
除了令人赞叹的硬件设计,微软的开放心态也很令我感动。USB接口、microSD插槽,这在数代iPad上都未出现过。买个U盘或硬盘才多少钱,一张数十G的SD卡也没多贵,这为低配置的用户预留了多少省钱升级的空间呀?也许,这就是我期盼的“良心出品”吧。
然而,Surface并不能算一台完美的平板电脑。在我的概念里,这一领域的标准制定者是iPad,任何与iPad发展趋势相悖的都不应该是平板的主流。如比iPad2笨重的iPad3。Surface也有这个不良倾向,比iPad大很多,比iPad3还要重。若单手拿着它在公交上晃悠,只消一个急刹车,这三四千块的设备就得当场报废。我想,Surface不会是微软针对商务用户开发的桌面平板电脑吧?捧着这玩意儿上路,是个负担;要没个桌子,还真玩儿不转。
微软有着历史悠久的桌面传统,数十亿用户的使用习惯早已“积重难返”。在这种情况下,Surface带着轻便的Windows8登场了,老用户一看,发现自己积累多年的电脑知识才是小学生水平。那种心情,是能用“失败”二字就能描述清楚的吗?从鼠标操作进化到指指点点的Windows用户,面对那窄小的Office Robin界面按钮,会不会有种无计可施的心酸。
他日,苹果可能强大到走出封闭的生态,敢于给iPad等便携设备安上比较通用的数据接口;而微软也能在延续用户使用习惯的基础上再出一些比Surface更轻便、易用的设备。这个世界注定是多元的,即使我如此痴迷苹果,也不会觉得它能一统江山。微软虽未成杀手,但还有机会。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