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切糕看民怨

这些日子,微博上尽是关于切糕的调侃。人民网特意找了几个例子,我和大家分享一下:

1、奥巴马宣布,超过万亿的国债将以二百斤切糕的形式归还中国。2、据说一块巴掌大小的切糕可以买下整座银河SOHO,屌丝吃不起。3、这就是一个保时捷撞翻切糕车之后,保时捷车主弃车逃逸的时代。4、以后谁要给官员送礼一律上切糕。

不得不说,网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但这种艺术形式和其他东西一样,都是现实孕育出来的。切糕并不是自岳阳才有的,它为害已久,而有关部门着眼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大局,迟迟不肯有所动作。如今,切糕一党在岳阳被被围攻了。看全国舆论,反对者几何?大家多以调侃、讽刺的语气,多以一切都在笑谈中的心态来聊这个事。可见,切糕之怨由来已久。

以前在内蒙古时,常在街上看到三五成群的新疆小伙子卖花花绿绿的玩意儿。在听霖少抱怨切糕坑人之前,我一直以没吃过为憾。后来我听说,切糕富含比重较大的各种元素,甚至还有水银,经千锤百炼,其状坚硬如铁、其重沉重如铁。在拿到手之前,你根本不会想到它有那么重,值那么多钱。一旦你经受不住诱惑买了一块,肯定希望世界上有后悔药卖。

其一,重量超出预期,外加强买强卖。你本想浅尝辄止,没想到人家一刀切下,登时让你钱包血流如注。起先,你要不要将“买”或买多少说出口全凭自愿;当你开口之后,事情的发展就不受你控制了。一般情况下,东西拿出来,而你不要了,店主瞪你一眼,最多骂你一句就完了,但不会上升到人身攻击层面。而这些异域卖糕人可不管这些,一旦切出来,你只有一种选择——掏钱。几个膀壮腰圆的新疆大汉围在身边怒目而视,你还想“赖账”?先练练擒拿格斗吧。而据我所知,多数人都没练过这个。所以,只能直愣愣地吃哑巴亏。也有人根据这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场景造了一个词——“卖糕的”,生动描述了“买糕人”哭天抢地、无计可施的悲惨场景。

其二,乱打民族牌,乱举挡箭牌。正如前述所说,卖切糕这一特色产业并非是岳阳特色。但各地有关部门对此的态度都近乎于暧昧,没人下重手管。为什么?我们的少数民族政策让有关部门投鼠忌器。按说,几颗老鼠屎,处理掉还不至于坏了整锅肉,可有关部门害怕这事儿闹大了,影响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本来嘛,切糕引起的纠纷也就万把块大小,要据此逮捕谁、处理谁,还真说不上。至于这次岳阳所做的遣返动作,我觉得不会有实际效果。倒是网民们群起而攻之的姿态,会让这些“卖糕的”有所收敛。至少这是一次成功的国民教育,多数上网的人都知道切糕不能买、不能碰了。没有消费,就没有买卖。真心期望这样的敲诈会少一点,不要给边疆人民丢脸。

不可忽视的是,也有自称公正、理性的声音为新疆人民正名。就像每个地方都有好人、坏人一样,多数人都是诚实守信的安善良民。可事情发展到岳阳这一步,再想扳回一局就难了。声誉不像钱,没了可以挣回来。这回“卖糕的”砸了新疆人民的招牌,影响之深远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日期:
分类:时政

作者:LV

只是爱着这里,只是喜欢写下这点点滴滴。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