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谈高考:失焦的聚焦

经历过高考的人,自然晓得个中利害。时过境迁,我们当然能淡然视之,对其微微一笑。然而,还是有人放不下、看不开,比如广州政协的杨委员。他的观点,表面上看个例,实际却颇具代表性。

一向“挑唆是非”的《南方都市报》在其官方微博发了这么一条消息:

#广东两会微互动#【高考低于375分不该上大学?】省政协委员、广州大学教授杨木壮建议,高考应设375分最低录取线。他说,低分考生不适合读书,不是说他素质低,而是更适合干其他工作。加之低分考生一般只能上质量不高收费高的学校,家庭负担大,毕业后就业压力也大。但林海龙委员则认为教育不应设门槛。

在各大门户和知名微博主的努力下,人们的注意力被成功地吸引到内容的前半部分上,即那位身为教授的委员要给高考划定最低录取线。至于另一位委员林海龙,因为观点太过正常,不具有引起争议的潜质,已被无视。即使他的观点在彼时有占了上风的可能。

抛开杨委员胡诌什么且不提,光是各种“去芜存菁”的传播所激起的网民的反应,就能看出当下媒体环境有多恶劣。也可能在其他任何时候,这环境也好不到哪儿去——不正常的现象为人关注,进而成为新闻,这是永恒的规律,而人们不过是按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的说,杨委员那番为高考划定最低录取线的话,够偏激,也够让人气的。尤其一些曾经没有达到这个分数线,却如愿上了大学的人,恐怕早就恨得压根儿痒痒。杨委员如果早得了势,很多人的未来恐怕都会被这柄悬在头顶的“375分”利剑给活生生砍断。如果一个人决意要毁掉你的一生,你会怎么办?恨他算是轻的了。我以为,任何一个正常人恐怕都难以遏制心中的愤怒,进而发生一些可称之为“人身攻击”的行为。

我们也要看到,这位教授委员之所以招人恨,并不能将原因单纯地归结于观点偏激,我们还得看看这些年教授、委员这两个群体都干了什么好事。

大家都知道,教授们不仅经常在学术上跑偏,还将手伸向了或许还很单纯的女学生们。擅长以电击治疗网瘾的杨永信教授,和曾经的马列主义学术带头人衣俊卿老师,都很有代表性。

而委员的队伍,最近更是不太平。一个喜剧明星,一个三级片女主角,都在最近“位列仙班”。看到这些亦庄亦谐的新闻,我已很难不再怀疑,某些委员出头露面的原因似乎只有两个——名气,更大的名气。

在杨委员比较完整的观点里,还有这么两句不得不提的话——“低分考生大学毕业后,往往没有技能,难以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最后,很多这种情况的学生容易‘眼高手低’,从农村跑到城市,不利于社会稳定。”

想我们村里人,好像也没怎么惹别人,为何总受到这般待遇?如果学校、农村、城市本身没问题,为何要担心毕业没工作,发愁由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呢?教授、委员们应该更关心这个才是。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日期:
分类:时政

作者:LV

只是爱着这里,只是喜欢写下这点点滴滴。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