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们知道兰考,是因为焦裕禄。按维基百科记载,这位仅有小学文化的县委书记在肝病发展成肝癌时依然坚持工作,力图将兰考县从“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猖獗,粮食产量全省倒数第一”的困境中拯救出来。
兰考有没有改变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位42岁就已病逝的县委书记,被当时有关部门追认为“革命烈士”。
而今人们议论兰考,则不得不提一个名叫“袁厉害”的女人。这位人称“爱心妈妈”的普通妇女,几年来收养了不少弃婴,却因发生在几天前的一场火灾被推到风口浪尖。
当地有关部门的说法一变再变,从“非法收养”到“私自收养”,再到“暂未发现袁厉害靠收养弃婴牟利”。各媒体在年终往往评许多奖,按兰州民政局的表现,起码也该得个最善变奖吧。
另据袁厉害的女婿郭海洋透露,“当地人知道袁厉害收养弃婴后,有人会专门将弃婴放到她家门口,连当地110接到报警后,也将捡到的弃婴送到袁厉害家中。”。此外,他也想不通当地有关部门为何无所作为。
而有关部门并非真的无所作为。起码在烧死多个小孩的惨剧发生后,当地的临时救助站还是接收了一些孩子的,在新华社发布的图片里,就有一幅表现“一名经历了火灾事故的儿童在兰考县临时救助站的房间里入睡”。
除了将矛头指向袁厉害之外,当地有关部门自然也不会承认自己工作不力,在此次惨祸中负有责任。还是民政局,其负责人强调“2011年设立临时救助点以来,该县共接收30余名弃婴,并将他们送至开封市福利院。”,首开在此番惨剧中表扬与自我表扬的先河。
因此,就不怪新华社批评“兰考火灾事故通报文风怪”了。其在微博上用下面这段文字把该通报冷嘲热讽一番:
兰考“1·4”火灾通报(注:http://news.dahe.cn/2013/01-05/101889070.html)1820字,领导“高度重视”“重要批示”,“亲赴现场”“亲临兰考指导工作”“亲临一线”。“监管不力、有意宽于管理”是漏洞所在。如果加强监管,孩子可能无人收养先后死去,当然不会集中死于火灾,何等冷酷!
诸位可能也注意到了,在各类大小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总是循环往复地做着从抵赖到认错,再到承诺整改,最后到再犯这一系列对普通民众毫无意义,但却有助于领导平步青云的无用功。我们甚至可以断言,这一行为模式在很久之后依然存在,并将深刻改变民众与有关部门的相处之道。
这些日子看福柯的《规训与惩罚》,看到了学校、医院、工厂和监狱的相通之处。联想今时今日有关部门的做派,可不就是把民众当规讯对象吗?占用我们的一切时间,灌输各式各样的“主旋律”,在树立高大全的同时将责任撇得一干二净。还强迫我们参加某些活动、观看某些仪式,以建立所谓的认同感。而如袁厉害一般的普通人,则完全没有自主、自立的可能,只能任人摆布。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