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周事件续:尺度(庹)的胜利

作为南周事件的主角之一,那位名唤“庹震”的领导终于出了名。

按维基百科所载(http://zh.wikipedia.org/wiki/庹震),这位五九年生,八二年毕业的老党员,也曾是一位媒体人。

1982年,庹震被分配到《经济日报》任编辑;6年后,升任记者部副主任;1993年升为主任;1996年,升为副总编辑;2005年,官至总编辑。2011年,他从《经济日报》调任为新华社副社长。根正苗红的他,在1年之后,终于名正言顺地踏上仕途,调任广东,职务是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省委宣传部部长。

也正是最后一个职务,让庹震卷入这场与《南方周末》,乃至全国媒体同仁的战争。而今,双方的攻防还在继续。

在此之前,不认识“庹”字的大有人在。即使是教人识文断字的语文老师,也未必知道它发“脱”音,三声。而现在,你要是不知道“庹”字怎么念,那就明显与网络世界脱节了。至少你该知道,别人说的“一坨屎”指的是谁;也该知道,人们或明或暗点出的“尺度”讲得究竟是何许人也。

这些天来,原、现《南方周末》的记者、编辑和其他员工,以及南方系其他媒体人,无不表现出悲愤之情。别的媒体和同情者们,兔死狐悲的情绪愈加强烈。如我所说,他们八仙过海般地或明言、或暗示地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对此,FT中文网的专栏作家徐达内早为我们罗列如下:

1月2日深夜,朝日新闻中文网的微博将“庹”字和“南方周末”结合起来,形成一幅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漫画(http://1.t.qq.com/p/t/205656109899742)。

1月3日下午,VISTA看天下的微博教认“庹”字,其“你可能不认识,但是它存在”的说辞,令人不寒而栗(http://weibo.com/1323527941/zcKGVCIUm)。

凤凰周刊的微博从1月3日至4日晚11点,有6条微博和南周事件有关。其无论是教写贺词的人常识,还是引用庹震的旧作,冷嘲热讽之意十足。顺便提一句,这段时间里,该帐号只发布了9条微博(http://e.weibo.com/fhzk)。

而据信创意最早、最受追捧的财经网的那条微博,早已消失不见。我从达内兄的文中摘录如下:

【微字典*庹】读[tuǒ]。1、中国一种约略计算长度的单位,以成人两臂左右伸直的长度为标准,约合五市尺。2、姓氏。微释意:每个人两臂左右伸直后所得的“一庹”,大体相当于自己的身高。此字应是对每个人的一个提醒:手伸的再长,也会有极限,无法超过自己生就的尺度。非要还往长伸,往往自取其辱。

直至现在,我看到的现象是封锁依旧、抗争依旧、绝望依旧。不知达内兄的《媒体札记:梦的尺度》一文(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8293)还能存留多久,不知中国媒体的尺度究竟路在何方。

窃以为,领导干部伸手管点事没错,甚至多管点也行。但与权利相伴相生的是义务,而非霸道。而今,庹部长底气十足地改了“亡命书生”们的新年献辞,最终导致积怨爆发。虽然不抱希望,但还是希望“尺度”此番不再大获全胜。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日期:
分类:时政

作者:LV

只是爱着这里,只是喜欢写下这点点滴滴。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