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Keep:我们怕的井绳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此,我深有体会。

先拿一件小事举例——因静电所致,我常在与外界接触时被电。若被姑娘的秋波触及,或许会有麻酥酥的幸福感,但被“电击”之后,却只有接二连三的震颤。屡屡“受挫”,难免让我畏首畏尾。于是,我患上了常人闻所未闻的电击过敏症。看到门把手、车门、饮水机按钮……均像见鬼般慌张,恰似觐见有关部门般踌躇不已。我害怕体验那种一伸手就被电回来的挫败感。

那么,大事呢?太大的说了容易惹怒权贵,还是聊聊偏草根的科技界吧。前段时间Google Reader被放弃,虽然我比较淡定,但重度用户无不跳着脚骂娘。虽然Google从未承诺永久保留某项服务,但这块金字招牌本身就给人一种可信赖感。所以,世人对Google扼杀Reader的举动难免失望透顶。

故事还没完。前些时,Google推出一项“新服务”——Google Keep。别看名字你没见过,但功能很像以前被毙掉的Google Note。虽说新的不去,旧的不来,但这大起大落,着实让人头晕。于是,Keep遭遇Reader拥趸者的强烈反弹,大家一致认为,“今天能关掉Reader,明天为何不能关掉Keep!”。

我还没用Keep,却真切感受到了抗议者的心声,这让身为“电击过敏症”患者的我顿生同病相怜之心——我们都是因被蛇咬而怕井绳的可怜虫。虽然我们明知事情不一定会朝不好的预期发展,但内心很难跨越那个门槛,我们担心在伸手或沉迷的瞬间,因遇“人”不淑而悔恨。

因蛇而怕绳,这个奇妙的迁移自有一番道理可言。从这句俗语的本源来看,蛇与绳在观感上有很多相似性;从“电击过敏症”的患病经历来看,重复被电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而从粉丝们因爱Reader而抵制Keep的行动来看,一犯再犯显然让人难以再度信任。

而且,Google听到的反对之声远不止因Reader远离Keep这么单纯。据一些业界人士分析,Google近年来颇有微软的架势——缺乏创新,乐于打压异己,发生了从Don’t be evil到Be evil的转变。他们还举了几个例子,Android因iOS而生,Google+只为遏制Facebook、Twitter,而这个Keep,也像极了潜在的竞争对手Evernote。虽然Google口口声声说唯一的竞争对手是用户桌上的黄色便签本,但这顶破坏创新的帽子一旦被戴上,就很难脱下来。这和怕井绳一个道理,人们逾越不了的是内心给予某物、某种感觉的定义,而非某种特定存在。

众人对Keep敬而远之的心态,我能理解一二,但还是有不同意见要提:

Google发力做云服务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款可称之为“云笔记”的产品虽与Evernote的产品有相似之处,但也是和Google Drive等服务一脉相承的。他们都是在Google既有优势上进行发展和发挥的,是其强项。若单凭相似而指其打压,未免太过牵强。此外,在商言商。Google也要赚钱养“家”,看到有利可图就插一脚,不能谓之以不义,充其量是商人逐利的冲动作祟。向Google赋予太多理想主义色彩,结果可能是害了它。以后,或许我会治愈自己,你们也可能喜欢Keep,只是我们都应牢记曾经的挫败感和背叛。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日期:
分类:科技

作者:LV

只是爱着这里,只是喜欢写下这点点滴滴。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