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欲的丧失

这么多年,我从未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表达欲从何而来,又因何失去。这个奇怪的问题,我是在看电影时想到的。在赶完一篇日志之后,心头的疑云仍未消散。因此,就顺手拿来说一说。

表达欲可能并不是人与人的专利。按说,草木、鸟兽皆有情,也都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形式表现出来。不过,似乎只有人才有“欲”。这个字代表的状态,应是有准备、有思想、有诉求的。因此,不适合当前常识里的动植物。或许他年会有人证明,它们也有预谋已久的诉求。

窃以为,表达欲既是一个硬指标,也是一种软实力。硬的方面,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若缺乏表达欲,自然没得可说,沟通也就无从谈起。软的方面,人需要相互依靠,都存在取悦和被取悦的需求。如果没话可说,也就谈不到依偎,反而向疏远迈进了一步。

有“欲”,就当“行”。那我们是如何表达的呢?最常见的表达形式是说,像:“这花开得真漂亮”、“别吃方便面了”。我常用的表达方式是写,就像这篇题为“表达欲的丧失”的日志。精于此道的人显然不只有我,从古至今,擅长用笔直抒胸臆的文人墨客成千上万,初唐四杰、后主李煜,都堪称表达界的翘楚。现今,唱也成为一种主流的表达方式。以往,人们羞赧地在酒肆调笑;而今,大家正襟危坐,理直气壮地开起了劳军晚会。

此外,我们不能说画出来不算表达,拍张照片不算表达,弹首曲子不算表达……凡此种种,皆为表达之万变。但其宗旨始终不曾离开这个目的——按计划、有效地传递某种讯息。

然而,凡有表达之处,一般都会出错。看似威力强大的表达,一旦走上邪路,也不免一条道跑到黑。

说,除非刻意录制保留,否则,很难留存下来。其不可复制性,令以讹传讹的可能性大大增强。一句话经过十个人的嘴,期间至少产生五六个版本。写,现代人会生疏一些,电子邮件、即时消息渐有取而代之的迹象。白纸黑字,容易给人留下把柄。所以,古往今来,不落纸面都是官场生存的王道。唱这种形式较前两者而言,偏娱乐化一些。现代的诗词相比过去而言,歌功颂德、摇尾乞怜者居多,即使能吟唱,其思想恐也乏善可陈。再说,一段曲子,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境下都容易有不同的理解,这也间接导致“唱”得无力。

丧失表达欲的主要原因是水平有限,言之无物、胡言乱语不如无言无语。时下,人们多将精力集中于屏幕,难以汲取于己有益的营养,所言难免空洞。没水平容易导致没听众。若缺乏交流对象,你还有话要说吗?多半又咽回去了吧。还有一个原因,管制。当可说甲,也可说乙时,愿意说的人会很多。对错的机会各半,又无风险可言,人们自然踊跃尝试。突然有一天,甲戴上一顶名唤“敏感词”的绿帽子,谁说谁倒霉,还有人想试吗?多数人连乙都不会去谈了,以免一不小心就已越雷池数步。表达欲的丧失是进化的失败,也可能是机器进化的开始。君不见,一桌人围坐,玩手机者众。这或许是个预兆。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日期:
分类:文化

作者:LV

只是爱着这里,只是喜欢写下这点点滴滴。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