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读到莫泊桑的短篇《项链》,深为我初级阶段自豪。因为,我从中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领略了因钱而在面子上过不去的尴尬。细想,马蒂尔德因一串假项链而操劳半生,实在不值。若是在丢之时就据实相告,想必不会如此。然而,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不正是资本主义社会人性的一大特色吗?谁知……
之前也曾讲过非典时乡村的情状,断桥、封路,无所不用其极。那阵势,倒不像是要赶走什么瘟神,更像是要把僵尸之类的实体拒之门外。为何宣传口所言的可防可治,会引发全国范围的恐慌呢?这还得从不信任说起。当有关部门“苦口婆心”的伪善屡屡被人看穿,进而被触及到其丑陋的核心后,就再没人相信那些鬼话了。而这,也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过程中,我们也将惊奇地发现,那些曾被嘲笑的,现在竟猝不及防地重现,仿佛倒影般逼真。
马蒂尔德因面子需要找好朋友借项链,不正像有关部门怕面子上不好看,影响旅游、消费,进而瞒报非典和禽流感H7N9疫情吗?当然,虚荣也让他们付出了相似的代价——摊上事儿了,而且都摊上大事儿了。马蒂尔德丢了“价值连城”的项链,而有关部门不再被人相信。相比于项链这种有价物件,信任的丧失,更加无可挽回,因牵涉民心,其后果也更加严重。
失去,或许也意味着还可挽回。马蒂尔德先赔了朋友一条假项链,而有关部门则忙着采取各项补救措施。从成立救助基金,到积极研发疫苗,虽然成效并不明显,但至少走对了路。从公布疫情扩散进程,到大范围筛查易感人群,虽然最佳时机错过了,但也算得上“亡羊补牢,未为晚矣”。马蒂尔德和有关部门,这本不相关的两者之间,又出现了一个共同点——搪塞。前者先把朋友骗过去(暂不提朋友先骗了她),后者先堵上民众的嘴。
接下来,马蒂尔德脚踏实地地偿还自己“欠下的债”,开始了辛苦操劳的下半生,而有关部门呢?忙着稳定市场。凡哄抬物价者、囤积居奇者,都有被盯上、被制裁的危险。虽然抢购的风潮已近尾声,但这些不失为诚意之举的措施,还是起到了作用,稳定了民心。
我这么比较或许显得牵强,但从莫泊桑的这篇小小说里,当真能看到现实的影子。谁说这是小说,这分明是另一个版本的现实。远远望去,远在法兰西的马蒂尔德生活在失意、绝望、挣扎、失望中。再看回来,近在咫尺的有关部门也在经历着狂妄、挫折、摸索、觉醒。二者看似形态迥异,但却同样走在得意、失意、补救、还债的道路上。
这惊人的相似告诉我一个道理,嘲笑并不可取,小心报应来到。表面上,一报还一报没有应验,好像是因果循环本身出了问题;但实际上,却是因为时机未到。现在回过头来看文人们曾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嬉笑怒骂,有多少也是嘲笑现在的我们。一时的得意万不可当做一辈子的资本,否则,将来翻开老账,会惊异于自己早给自己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