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东西,注定不会改变。若我们以为它变了——世道变了,那就是我们错了。这么些年来,唯一改变的可能就是我们这个略显幼稚的想法,就连那单相思式的一厢情愿,都未曾改变。
那么,这些年是哪些年呢?在我这儿,特指从2003年非典到2013年禽流感H7N9的十年。这十年,物是人非,改变的事情数不胜数,但有更多是我们无力改变的事实。就拿两头的这两件大事来说,从有关部门的作为,到专家的观点,再到民众的反应,最后到市场的反响,什么变过呢?几乎没有。
2003年4月,非典爆发于广东与北京,进而引发全国性的恐慌。据亲历者回忆,当时北京的房价大跌,人人以在北京拥有不动产而自危。什么叫逃离北上广,非典期间的人们才是玩儿真的。那时,大家恐怕也顾不上什么衣锦还乡了,面对乡邻的恐慌,倒多了几分锦衣夜行的谨慎。
也正是从非典那一年开始,有关部门走上了蓄意瞒报的不归路。这种不作为,导致发病规模的一再扩大,不仅一线城市“各领风骚”地沦落,一些三四线城市也陷入了绝望。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导致各地错误估计疫情形势,进而发生疲于应对,或过激反应的情况。
当时,我在很多村镇看到封路、封桥的吓人架势。这场景也一度令我产生重回藩镇割据时代的错觉。相信在很多人眼里,彼时的有关部门,已经对这场无法治愈,也无法避免的疾病失去了控制的能力。他们恐怕只剩下口头上的尽职尽责,和民众尽情玩儿着文字游戏。
那禽流感(H7N9)时代呢?现在,北京、上海、南京已经开始对鸡等活禽下手了,就连更为无辜的信鸽,都“暂”不允许放飞。可这个“暂”有多久,就没人知道了。这些看似严苛的应对措施,是否就是非典时期瞒报、错误估计形势的翻版?我说不好。但我以为,有关部门旧病复发了。这一道道禁令背后,有一颗颗因吉凶未卜而战栗的心。
按说,专家学者是一个社会的栋梁和精英力量,不该胡说八道才对。然而,自非典各大专家鼓吹这个偏方、那个药物的神奇疗效之后,这回的禽流感(H7N9),再度点燃了专家们胡说八道的欲望。于是,我们看到在江湖销声匿迹已久的板蓝根东山再起,成为济苍生于水火的绝世良方。这回,唯一有悬念的是,在张悟本之后,绿豆还会那么抢手吗?
被吓坏了的民众,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自然不敢怠慢。因此,不论是抢购食品、药品,还是轻信有关部门、专家学者的“良言相劝”,都是抱了极大热情去做的。非典那回是这样,禽流感(H7N9)这回还是这样。你想看到的改变,应该只存在于你长于意淫的脑海里。
把持粮草、医药市场的权贵资本们,在社会责任这方面一向说得多、做得少。所以,他们囤积居奇、低买高卖就显得稀松平常。我们唯一能寄予厚望的,就是做得不要太离谱。而这,恐怕又埋下了失望的伏笔。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