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童话:肉小鸭

肉小鸭是乳名。育儿有道的妈妈在生这个蛋时,费了好大劲。它刚被孵出来,就比同龄的兄弟姐妹个头大。因此,妈妈亲昵地称它为:“肉小鸭”。

肉小鸭有着胖乎乎的身躯,和一切都满不在乎的心态。它走起路来不自觉地扭着大屁股,说起话来声如洪钟。它是同伴口中的大块头,也是妈妈眼里的大力士。至于爸爸呢,忙着关心国家大事,包括肉小鸭在内的小家之小事,就放心地交给妈妈处理了。

一日,山后飞来一个鸟队。一群体型硕大的秃鹫呈环状,围绕着中间的黑色老鹰。

肉小鸭激动极了,它认得,电视里常把这只鹰称为鸭子王国的老朋友。它冲他们挥舞翅膀,那支队伍倒也放心,直勾勾地冲肉小鸭落下来。

肉小鸭扑上前去,拉着老鹰的手,问出了憋在胸中已久的话:“黑叔叔,爸爸说你们在监控全世界,是不是真的?”

老鹰一愣神,从背后拿出一枚三棱镜,念念有词地摸了一把,而后向里面看去。他怜惜地抚摸着肉小鸭的头,轻声反问道:“你怎么知道那是你爸呢?”

想必,忙于国事却被戴绿帽子的仁人志士不在少数,慷慨激昂却不知生父是何人者亦大有人在。

内容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日期:
分类:虚构

成人童话:天鹅母子

曾有天鹅母子系出名门,却志在远方。他们昼夜赶路,不停歇地向前飞。饱一餐、饥一顿的生活令其极度疲乏。苦苦支撑之际,前方出现一座庄园。青山环绕、绿水曲通,花木芬芳、虫鸣鸟叫,还有慈眉善目的老看护。

孩子央求道:“妈妈妈妈,我们不要再飞了,就住在这儿吧!”

妈妈望向远方,柔声道:“孩子,我们若是不飞,又怎么能叫天鹅呢?”

即使我们家境优渥,若无迈步出门的勇气,想也不会有所成。即使我们在上半场已拼尽全力,若不能坚持,终会被对手超越。

内容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日期:
分类:虚构

男人内参:你不了解的恋爱心理(一)

泡妞绝技学上千遍也未必奏效,归根结底,还是从不实践之故。而以下所说,你无需去做,适当避免,即可力保无虞。

回想一下,我们的女朋友(们),是不是常说这样一句话——我看谁谁谁挺好的,要不给你撮合一下?

此时,志得意满的你万不可掉以轻心,落进这位姑娘的陷进。她这番轻描淡写,多半是试探,看你是否贼心不死。你若半推半就,难免落得鸡飞蛋打。此刻的你,最好板起脸来,像个正人君子一样,正色道:“没兴趣,她根本比不上你。”。

用一句话来总结:别把女朋友给你牵红线当真。否则,非但得不着借力打力的活儿,还可能引火烧身,空留错过之憾。

内容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日期:
分类:生活

如何加快App Store下载速度?

提示:复原Hosts或许是最佳解决方案。

我相信很多人都问过Google、百度以下几个问题:

如何加快App Store的下载速度?如何加快iTunes Store的下载速度?如何加快Mac App Store的下载速度?如何加快苹果应用商店的下载速度?

我也相信,你们中的不少人曾按各色教程所教授,修改Hosts、DNS等以求提速。但诸位可曾想到,原装的或许是最好的。

昨夜,从Mac App Store更新软件。发现同一网络环境下,新装操作系统的MacBook Air的下载速度特别快,而我这台Retina版的Pro却如老牛拉车般迟缓。想到自己有段时间曾为翻墙而改过Hosts,还顺手“优化”了涉及苹果服务的数十个IP地址,期待下载更顺畅。

难不成手贱做了错事?为免于愧疚,我将Hosts中涉及苹果的部分统统删掉。令我意外的是,下载速度提升明显,接近小区龟速宽带的峰值。

列位,若你也犯过类似的错,不妨再把Hosts改回来。顺道反省一下,自然的为何不能是最好的呢?我们又何苦画蛇添足呢!

PS:想不到,我竟将How To写得这么温情。名字像教程,而事实上却没跳出惯于说理的“怪圈”。各位多担待。

内容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日期:
分类:科技

他为毛在这儿

周末,偶至国博。方进入馆内,就见一群或坐或站的“大人物”杵在眼前。看介绍,这组雕塑名为“大觉者”,作者是曾成钢,其职务是中国雕塑学会会长。

图片: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779/9057385962_8189f5bd64_c.jpg

他为毛在这儿
他为毛在这儿

这群“人”里,我对前六位的安排没意见。 苏格拉底、 老子、孔子、释迦牟尼、耶稣、默罕默德(以其升天时的圣石作为象征),虽然中国的老庄占了两个席位,有比例过大之嫌,但也勉强能说得通。可最后一位——马克思的出现,却着实叫人吓了一跳。

彼时,我没忍住内心的冲动,俗气地飙了句脏话:“他为毛在这儿?”

身旁的HL不紧不慢地接过话来:“他为毛在这儿。”

她把“毛”字说那么清楚,引得我笑了起来。

的确,若不是有“毛”的得势,他马克思在中国又算得了什么?若不是因为“毛”后继者的风光,曾会长又怎会在真正的大觉者中加入这么一个比较偏门的理论家呢?趋炎附势之心人皆有之,而在这群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内容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日期:
分类:文化

传纸条——另类的小三幻想曲

中午听同事讲上学时传纸条的事。彼时,他为一对“早恋”的小情侣传纸条。这一对小鸳鸯有时会闹得很不开心,甚至是涕泪横流;而被夹在中间的他,却只能无奈地把湿湿的纸条在两人间传来递去。

有点怪怪的?还早着呢。来看我据此演绎的两个版本。

故事一:被夹在中间的他渐渐喜欢上了那个女生。有次,他看女生哭得可怜,顺手在男生递来的纸条上签上自己的大名。一来二去,他棒打鸳鸯的计策终获成功。从此,他和小女生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

故事二:出于对同伴的关怀和爱护,他频频在女生又哭又闹时安慰那位男生,有时也会写纸条,说些两肋插刀的豪言壮语。只是,那话写得越来越温柔,而那对小鸳鸯也渐行渐远。终于,两个肝胆相照的小男生变得情投意合,头也不回地踏上了“我只在乎你”的“不归路”。

以上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内容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外行人说苹果——iOS7那点事

我有个朋友,叫杨威。同乡,亦是大学同学,相识十年有余。杨威平日不喜言谈,而每言必直击要害。恰逢苹果在WWDC2013发布了iOS7及其他一些新品,威总(以下简称:YW)和我(以下简称:LV),两个苹果的老用户,也都是这一领域事实上的外行人,都有话要说。若您不嫌絮叨,就请继续往下看。

————————————————————

问题一:熬夜看直播了吗?

YW:没有,从来不干这傻事儿,我熬夜看的只有球赛。

LV:中枪了……我看了腾讯的同声传译和其他网站的图文直播。PS:熬夜看球赛那种傻事儿自大学之后就再没干过。

————————————————————

问题二:从哪儿看到苹果发新品的消息的?

YW:最早从微博,然后看了腾讯iOS7的视频介绍。

LV:小弟不刷微博已久。况且,苹果好不容易发新品,我等资深果粉能不看直播?能不争相炫耀第一时间知晓?

————————————————————

问题三:看了iOS7的新闻之后有什么感受?

YW:我倒没啥要吐槽的,只是担心泉下有知的乔布斯“随时受不了”。如果他不幸醒过来,看到这一版iOS,估计会被气得再死一次。

LV:呃……这么说的确像是不幸。看完、试用iOS7之后,我心情挺复杂的,一是赞叹其改变巨大,佩服苹果的勇气;二是惋惜其的确算不上惊艳,让人有些接受不了。

————————————————————

问题四:更喜欢iOS6还是iOS7?

YW:这就别问我了。你找大街上一个没用过iOS的人,拿着6和7去让他选哪个是iOS的最新版,哪个是原型,估计十有八九都认为6是最新版,7是苹果早期作品。

LV:好吧。不得不说威总对iOS7有点儿苦大仇深的小情绪。我在试用之后,不满之情倒稍有平复。这版iOS在便捷性上做得还不错,从屏幕下方可调出飞行模式、无线网络、蓝牙、勿扰模式、竖排方向锁定等开关,可谓深得民心。就算是部分民心吧,威总等“保守势力”的心暂时别想争取过来了。

————————————————————

问题五:iOS7在秋季正式发布后,会不会更新?

YW:暂时不会。我要以保留iOS6的方式缅怀死掉的乔帮主,另外,我的iPhone4更新了好像也没啥明显改观,AirDrop等炫酷功能也不能用。

LV:威总的重点在手机太老这一点上。我一定会更新,正所谓尝鲜之心人人有,何况面对苹果乎?我觉得秋季发布的iOS在界面上应该会有所改进,现在这个惨白惨白地看久了有点刺眼,还是不太适应。

————————————————————

问题六:怎么看乔布斯这个人?

YW:总的来看,乔布斯是个天才,人家这一辈子很幸运,能坚持干喜欢的事儿,也的确改变了世界,实现了心愿。他在品味方面没话说,但在选材任用上,就是个垃圾。你看看现在库克和他领导的这些人,把产品搞成啥样了?尤其是iOS7,简直就是个四不像。

LV:敬佩老乔。我觉得,当代有眼光的科技界人士,老乔是第一个。库克被老乔选为接班人,应该也他的道理。只不过,我们以世俗的眼光无法理解罢了(为这颗盲目崇拜的果粉之心而检讨)。

————————————————————

问题七:苹果未来将会怎样?

YW:毫无疑问,苹果股价将会下跌,消费者也会失去信心。我估计,Google在创新、股价方面会超过苹果,三星超过苹果也指日可待。现在持有苹果股票的人,可以考虑出仓了(威总系非著名金融界从业者)。

LV:从长远来看,我们都会死,苹果也不例外。但这次更新,无论是iOS7还是Mac Pro,都挺有新鲜感的,没用过以往iOS的用户应该不太会反对。因此,我看好这次更新,无论是iOS、Mac Pro的翻天覆地,还是OS X Mavericks、MacBook Air的“小修小补”,都很有看点,等待他们在这个秋天的大放异彩。

————————————————————

苹果每次有所动作,都会“恶名大作”。从最初的骂声连连到叫好声声,个中的转变没经过的人自然不会懂。 但愿苹果还能引领潮流,继续风光数年,让我这套曾号称世界上最先进的系列设备不要那么早地过时(私心太盛,罪过罪过)。

PS:今早去接HL时,她被新装的iOS7吓了一跳,问:“你怎么把乔布斯的iPhone换成库克的了?”。鄙人无言以对,只得再刷回6.1.4,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日期:
分类:科技

“陶”之夭夭

自寫下《守護者的文人情懷》一文已一月有餘。幾乎在同樣一個下午,同樣的時間,我又來到這個地方。只不過,往日的陽光明媚,與此時的大雨滂沱交相輝映;昔日的陣陣鳥鳴,恰好印襯著今時的淅瀝雨聲。

說來慚愧,這一個月的時間,我只讀了這樣一本書——《陶淵明集校箋》(修訂本),由台灣人龔斌集眾家之所長整理成書。

為何要讀這麼一本看似毫無實際意義,還艱深晦澀,甚至連字都認不全的書呢?這得從我之前看的《蘇東坡傳》說起。蘇傳乃近代名家林語堂以英文寫就,再由譯者翻譯為中文。記得李敖曾評價林語堂是近代中國人用英文寫書寫得最出色的三個人之一。雖因未能品讀原著而遺憾,但有正體中文版的一阅,也算慰籍了我等仰慕名家的心情。

這本《蘇東坡傳》里,多次提到蘇仰慕的一個人——陶淵明。說到陶淵明,念過書的孩子自然不會忘記,他老先生貢獻了多少必背課文——《桃花源記》、《歸去來辭》、《歸園田居》等等。然而,陶淵明遠不止課本所載的短短幾行註釋和生平介紹那麼淺薄。他的辭官不做,他的縱情于酒,似乎與榮辱尊嚴關係不大。

試想,即使在現代,有幾個能像他那般甘願棄如探囊取物般的五鬥米而不顧,歸隱田園;即使辭官,又有幾個能拉下臉來,因老來家貧而沿街乞討;就算到了這無可奈何的一步,又有幾個會因常去討要而感到不好意思呢?

陶淵明從這一歷程中一步一個腳印、結結實實走了過來。若說他辭官是出於個人之尊嚴,又怎能解釋他放得下架子去向鄰里乞討呢?所以,我和一些人的觀點相似,認為陶的“逃之夭夭”,更多是出於其嚮往自然的本性,而非因改朝換代或其他什麼原因。後人的偏于清高的解讀,反倒有些神化他了。竊以為,這樣抬高他,實際有損于其質樸、自然的本性,給人以高不可攀的錯覺。而事實上,陶淵明恰如我們的某個鄰居,有著崇高的理想,也面對著無奈的現實。

誠如書(《陶淵明集校箋)中諸家所言,陶淵明的曠達,是別人學不來的。南朝時期的鍾嶸曾評價他是“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後來也有觀點總結道,李白、杜甫、杜牧、孟浩然等人,雖有學陶淵明之心,但詩文里始終缺少陶氏的氣魄和肚量。我懷疑,除了天資難及,這或許正是因為後生晚輩將其看得太過神聖,過分模仿其詩文的形式所致。

詩人究竟該怎樣?如孔孟倡導的那般入世,還是學老莊的出世?陶淵明的精彩之處,在於他鑽得進去,也跳得出來。有養家糊口的需求,或礙於朋友情面,就去做個小官。覺得不爽了,就掛冠而去,做一個田舍翁,務農去也。而學他的後人們,大都有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老毛病,甚至有些虛偽,一邊標榜出世,一邊又比誰都蠅營狗苟、曲意逢迎。即使有如我一般憧憬他的現代人,也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就算心中有理想、腦子裡有操守,又能怎樣,還不得世俗地將其捏碎,再灑得遍地都是?

無論他陶淵明怎麼想,現在已然脫離于他或激賞、或厭倦的塵世了;無論他後來有沒有後悔當初棄官歸田的決定,後人已然懷著十二分的憧憬在歌頌他、懷念他了。

陶之遠去,給我們樹立了一個不同流合汙、孑然于世的榜樣,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想出世,當有他這般出世的氣度和膽量。若只因為忍不了一時的屈辱,就想通過逃避來解決,那算不上出世,充其量只是龜縮。因為,在這陣風頭避過之後,或許還有與鄰乞討的尷尬在等著你。若你真有一切都不計較的氣魄,又為什麼要拋棄實際的“此”,而追求飄渺的“彼”呢?

陶已逝,我尚存。陶或曾夭夭,我或將寥寥,這都不要緊,往前走才最要緊。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日期:
分类:文化

没人在乎真相

问你:“你在乎真相吗?”

若要你立刻回答,十有八九是“在乎”。若让你看过这篇文章后再答,极可能是“不在乎”。是呀,我们何曾在乎过真相,我们甚至也没考虑过裹挟其中的人的感受。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乐于妄谈客观、公正。

近期,两件关于可乐的事突然蹿红。一为可口可乐以个性包装卖萌,重获年轻消费者青睐之事;二为贵州赫章县可乐乡,“13岁女孩戴手铐游街”之事。前者可乐,后者可悲,而我偏要说说后者。

事情的原委如何,相信各位已无心关注。区区几个字——“13岁”、“女孩”、“手铐”、“游街”,就足以激起正义之士的口诛笔伐,也足以引爆积聚于民众内心对官员的熊熊怒火。

出于客观、公正的考虑,我简单回放一下此事:女孩自称“无意”中把水泼到了副乡长车上、身上;之后,双方起了争执,其父自称在“情急之下”打了副乡长一巴掌;当地民警到现场处置,将女孩铐走。

说实话,基层群体事件中出现“手铐”等物件已不稀奇。正如可乐乡乡长所言,给小女孩上手铐,是源于经验和惯性。基层执法部门这么干,不是一天两天、一回两回了,就像狗养成吃屎的习惯后再难有所改观一样,他们沾染了这一恶习,也极易一条道跑到黑,把民众所有的不满当做“暴力抗法”来对待,把所有的民众都当做“异见人士”来处理。

真相本已明朗,但可乐乡给媒体的一份“奏章”,却再度引发舆论哗然,激怒了渐趋平静的围观者。

这份《关于可乐乡开展“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农贸市场整治过程中暴力抗法情况汇报》里提到,“请公安机关(网监部门)严查乱发帖污蔑、侮辱乡政府、派出所及干部的情况,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从重追究责任。”

如此一来,即便有如我一般的冷眼旁观者,也不好说什么了。因为你说的即使是公道话,也可能涉嫌“发帖污蔑、侮辱”。届时,再将你“习惯性”地铐起来,或许就无人关注了。

被激起的愤慨之词迅速汇集。首先,游街之说疯传。但据各方证实,似乎只是铐走、带到派出所的一个过程,并未游街。其次,对当事官员的不信任和怀疑甚嚣尘上,有不毁之誓不罢休的劲头。

而真相呢?很简单,那位未成年少女的确泼了水。无论是否有意,这么搞突然“袭击”,在被泼的人看来,确有挑衅之意。而这,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当地民警在面对一位手无寸铁的女生时,未加证实,即“习惯性”地使用了手铐,有侵害公民权益之嫌,甚至有耀武扬威之意。

众声喧哗之下,我们不妨自问:为何会一拥而上地指责,而不问前因后果?地方执法部门为何会反应过激,口无遮拦,致使事态扩大化?我不禁担心,时下官民冲突已如剑拔弩张,相互间的不信任已积聚到爆发的边缘。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日期:
分类:时政

睡一次死一次

自写下这个“惊艳”的标题,我就有种被戳脊梁骨的预感。我估计,肯定有人抱怨:“老子裤子都脱了,你就给看这个?”。抱歉,此睡非彼睡,它与sex无关,而与sleep相关,特指单纯地闭眼休息。

睡觉就是死亡?当这个惊悚的想法浮现于脑海,我自己都被吓了一跳。继而又想,这何尝不是灵光乍现呢?

上班路上,我和Helen说起过这个问题。她告诉我,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对睡眠和死亡也有过思考,他在《论自然》里指出:“死亡就是我们醒时所看见的一切,睡眠就是我们梦寐中所看到的一切。”。

对于睡眠和死亡,虽然我的思考仅限于一刹那的所想和一系列简单地推倒,还没法将它解读得那么深刻、透彻,但我还是想就我领悟到的几点和大家分享,从相似、区别、延伸几个角度和大家探讨。

睡眠和死亡确有相似之处。诸位想,那临睡前的迷离,不正像许多新闻报道、电影情节里描绘的濒死体验吗?想必各位都曾经历过那种介乎于清醒和昏迷两者之间的状态吧?有知觉,但不一定有动作;有想法,却未必能实行。睡着,却像醒着;正如死去,却像活着。

再者,看熟睡和死亡两者之间,是否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睡着了,别人推你、叫你,都不会有响应,这不正是死亡之后的模样吗?熟睡之后的你,精神游离于何处?是否也可能是死后精神去往的处所?

别轻易断言睡去等同于死去,据我所知,这二者还是略有差异。首先,睡着之时,大脑并未死亡,只是放缓了运动的节奏,或偶有停顿。而死亡则是大脑不再“活动”,陷入了长久地停顿。再者,睡着时的身体虽趋于静止,但精神世界依然在高速运转,梦即是例证。可正如前述所言,做梦的我们活着,还是已然死去,还是不好鉴定。

向远处延伸,完善一下我的观点。除广为人知的《自然论》,赫拉克利特还说过一句大实话——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同理,人也不能有两次童年、两次今天。于是,我就得出一个结论,现在的我们已不同于过往。甚至当我们抱怨“代人受过”时,也没注意到,“受过”的已不是别人指望的那个“自己”,而是一个全新的、无辜的人。

再补充几点。其一,我无法判定此时的自己是睡是醒,别人也无从评判。因此,执意将睡眠认定为死亡也无可非议。其二,我之所想,纯属臆测,不是科学。但是,这种想法也有成真的可能。其三,世间无解之事太多,任何一种学说都不足以解决所有疑问。所以,我求解于臆想也不足为怪,这种突发奇想甚至有可能帮助你我拓宽思维的边界,对睡眠有全新的认知。

说睡眠,说死亡,也不免谈谈由此而生的心愿。首先,劝诸君珍惜现在。因为,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再现,错过的机会也不会再回来。其次,若有再见之时,恐也如镜花水月,触摸到的那一刻,梦已破碎。最后,既然过去的“自己”已在睡梦中死去,何不寄希望于重新开始,并着手重新开始呢?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日期:
分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