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被我视为宅男腹地的cnbeta,居然以评论形式发了这样一条温情脉脉的新闻,还因此引发了大讨论。这条来自《城市新报》的新闻这样写道:
“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弟妹们吃饱后转身拿起手机玩游戏,张先生则时不时地发微博。老人受到冷落,说了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新闻之后有文章作者的评论:“其实还不单单是家庭聚会,现在三五好友的相聚,大多数时间是玩手机,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潜移默化的习惯,不拿出手机刷刷就会觉得心里落空。因此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手机之惑,从冯小刚的电影《手机》就能看出来了吧?手机,还是手雷?在现代社会,这似乎比爱情这个话题更具持久性和普遍性。来说说我自己的经验吧。和家人吃饭,几乎是过年才有的盛事,像我这种手机一整天都近似于关机,无人问津的人,也懒得时时刻刻都操持着。可偶尔碰一下,也会被厉声喝道:“好好吃饭,别玩儿手机。”。在和朋友KTV的时候,也会玩儿手机,要不就是iPad。我现在怀疑自己当时急于给iPad配张3G卡,是不是有点儿网瘾青年的感觉。
Cnbeta的“匿名人士”留下这样一条经典评论:“我觉得我每天吃饱喝足往床上一躺侧着身子玩手机的样子,简直就是对旧社会里大烟鬼子抽大烟的情景昨日重现。”。手机在我们的生活里,其作用比大烟积极,但其危害性,与大烟无异。整日沉溺于手机世界的我们,低着头、盯着那块小小的屏幕,与网络那一端的人保持联络。可当那人来到我们面前,会不会又“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了呢?手机是声音和眼界的延伸,却也在密谋废掉这二者。
手机的发展史,也是物质生活水平飞速提升的跨越史,也是一部物价持续猛涨的荒诞史。但令人称奇的是,手机的售价随时间而走低,并与其开售时间成反比。除iPhone之外,很少有手机在发布后的一年半载依然坚持首发价格而一成不变。正因手机没有一点要追随高物价逼死老百姓的意思,才导致人们胆敢花更少的钱,不慎搭上更多的时间。
大哥大的时代,人们顶多拎着它;到诺基亚王朝,青年们多以发短信为乐;而现在,手机几乎无所不能,以iPhone为代表——那个App组成的世界,几乎是有些人全部的世界。抽大烟和玩儿手机在现代终于找到了共通之处,家人和朋友就陪在你身边,而你却浑然不知。手机统治下的世界,人与植物无异,能吃、能喝、能呼吸,但是缺少沟通和交流。对了,这还不如植物呢!看看人家的花粉传播、气味传情,手机控们差得天上地下。
不过是台手机,最多千把块而已,非要让它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替你活着?然后,我们坐等僵死的一天,等待“享受”自己玩儿不动它,它再接着玩儿别人的痛苦和无奈。明明是台手机,不可能成为人,非让它做人能做和该做的事情,这不但难为了手机,也辱没了人的尊严。许多电影幻想机器人奴役了人类,其实那一天早已到来,不过主角换成了手机。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