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今天这则满含“正能量”的新闻,我可能不会再说杭州的“坏话”了。我对这座有天堂之美誉的城市没有恶意,也不想对当地的有关部门过多地指手画脚,以免被跨省追捕。“不慎”酿成烟花惨剧的杭州,需要正面情绪的激励,可若看到下面这样的消息,谁心里都难免咯噔一下:
“近日,包括娃哈哈、农夫山泉、康师傅等在内的在杭知名食品生产企业法人代表陆续走入考场,参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考试,如果两次没通过,企业就将被暂停核发生产许可证,停产停工。”
这回,业内人士没云里雾里地来上一堆好话,他们中有人对此也很反感,甚至说这样的考试无异于纸上谈兵和作秀,耗时耗力,并不见得有实际效果。或许因品安全兹事体大,专家们也摒弃了一贯的捧臭脚语调,转而建议——考试只是食品生产企业监管方式的一种,政府职能部门要善于运用严格准入、产品抽检等各种“组合拳”。更有“胆大妄为”的网媒,将此与成都市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舒刚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以此呼吁市民关注粮食安全的新闻联系起来,评价曰:“饥饿体验或者安全考试,不是最坏的事情,但多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之所以民众会调侃、会挪揄,并不是否定其全部意义,而是以某种解构的姿势,提醒还有更雪中送炭的责任需要履约。”
不管是新闻本身,还是充斥于网络的调侃,都缺乏企业方的声音。不过,你也能猜得到,上眼皮让你去考试,你能说罢考或者批评这个考试毫无意义、浪费时间吗?就算内心真这么想,嘴上也不能这么说。万一因此被查查账、查查流程什么的,那可什么都毁了。
普通民众怎么看这场考试秀呢?也没太大反应。这种新闻,几乎以“岐王宅里寻常见”的频率发布,大家基本扫一眼就过去了,心态大都是“与我无干”。就算“落花时节又逢君”,没啥实际动作,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这个民族,除了一小部分有幸“脱逃”的,大都从苏丹红、三聚氰胺,以及至今尚未消散的地沟油阴云里走来。食品安全问题何止频发,简直是从未终止。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让我们重建信心?无异于天方夜谭。
虽然我们从未有过食品层面的安全感,但这玩意儿还是可以有的。有关部门停止作秀,也少去KTV、洗脚城,和洗浴中心,把精力集中在加强监管上。这样,即使最终毫无效果,也能让平民百姓心安。如果只是一味地吵吵自己做了什么,要做什么,而实际去做的事却寥寥无几,又何谈取信于民呢?信任和信用卡一样,透支到一定额度,就不能再刷了;接下来,就该是变本加厉地让你偿还。有关部门现在透支了那么多,不担心以后还不起吗?
我们常说,某某事任重道远。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这个词也同样适用。但我们不要忘了,这个词也被广泛用于拖延和推卸责任。虽然我知道和有关部门关系密切的人大都移居国外,或常驻于某地逍遥自在,或环游世界自得其乐;但在我中华大地,有关部门的光辉形象不依然在自以为是地维持着吗?我中国子民视尔等为父母官,结果,尔等竟只知作威作福,甚至作秀,而尽的义务却未到十分之一。杭州这场考试秀,不正秀出这份没担当吗?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