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日志本该在几天前就写毕,然而,因为挥之不去的感冒,竟然耽搁下来。和感冒奋战的这些日子里,我在迷茫,也在失落,整个人像飘起来似的,一种找不着出路的感觉环伺周遭。在这段时间里,我做了一些决定,也换了一个环境,期待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上大学时,我间歇性地不能及时赶到学校。于是,我狂蹬着老旧到贼都不肯惦记的自行车,奔驰在祖国大西北的街道上。期间,我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管多晚,一定要赶到,迟到好过不到。
就这样,再晚,我都会敲开门,躬身施礼,说声“对不起”,而后迈进教室。想必,谁遇到这种半路杀出的“程咬金”,都会满腔怒火。这种突然出现,打断主讲者思绪和言语的人,被人恨得牙根痒痒也不稀奇。只不过,我的老师有涵养,我这等黄口小儿,再怎么乱来,也不会被放在心上。
后青春期养成的“好”习惯发展到现在,便练就时刻不敢懈怠的“一定要到”的勇气。于是,你能看到现在的我在努力补完这篇日志,虽然它可能来自于将来,但它却忠实记录了我这颗宁可迟到,但不允许自己不到的心。我希望自己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敢于“固执己见”,敢于寻找内心的“净土”,也敢在众人皆睡之时独自醒来。
这篇日志本该发布的那一天,是2012年即将走完整个12月的某天。面对这匆匆而过的岁月,定然有人心有不甘。但就算有再多的不甘,又怎能拦住它前行的身躯呢?也许,我们应该转换思路,细想自己的不甘,回想是什么造就了这份不情不愿,回想这份疙里疙瘩在何时变得如鲠在喉,回想这种如芒刺在背的感觉究竟拜何人所赐。而我们自己,又将罪责推到了谁的身上?
就像任何危重病人在变得无可救药之前都会有先兆一样,我们的任何不甘和不情愿,都会有事发前的征兆。只不过,我们在错过这个小兆头的时候可能还不以为然,甚至觉得它的出现有种螳臂挡车的痴心妄想。然而,随着一切都已铸就,我们竟也渐渐离不开自己的过往,也终究依靠着它走向未来。而这个未来,早已在预兆里写得清楚明白,就差我们自己把它想通了。可是,就算我们想通了,又能够左右什么呢?是下一次轮回?还是只能在因果循环之外干瞪眼,面对一切注定和可能急得抓耳挠腮呢?
回到我刚才所忆及的往事——迟到好过不到。有时候,我们一辈子都在等待,甚至如电影《独自等待》所示,将等待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变得除此无他。有时候,缘份到了,机缘巧合的事情自然次第呈现。我们当然可以因此而欢欣鼓舞,但也要想到,这不过是自己种下的因,结出来的果,是其他人无法施加影响的,也不是其他人能随意破坏得了的。多这么一份坦然,多这么点将期待置于因果循环之中的自在,或许我们都会摘下紧勒在脸上的面罩。
虽然又迟到了,但总算又到了。动手的这天,是我的自我续约,也是对或许还有所期待的各位的试探。或许你们早忍够了我,正好趁这个时候,给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放个假,避过这一篇。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