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喜剧演员平时大都很严肃,或言之“很正常”。我常不惮恶意猜测,他们在让别人哈哈大笑之后,内心必然留下深深的寂寞。尤其是高级的喜剧演员,他们本身已成为经典的笑料,别人想让他们舒展眉头,可谓难上加难。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从不乏颇富喜剧精神的人。
QQ群里一张图片上的对话引发了我的思考。问:你为什么选择从事喜剧行业?答:人们总是嘲笑我,所以我想:“去他妈的,干脆收他们点钱!”。
在笑点被引爆到难以自持之后,我察觉到一丝无奈。因为总被人笑而走上喜剧之路,这里有一点不情愿,也有一点破罐子破摔的意味。既然已经被人笑了,为何不继续被笑呢?既然总被笑,为何不向那些被我逗笑的人收点钱呢?既然收了钱,又有什么理由不做得更好笑呢?于是,从笑料到喜剧演员,构成一个再自然不过的过渡。因为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存在只有机遇才能促成的催化,所以,每个人都有成为笑料的可能,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喜剧演员。即使那些付出良多的人,也未必有机会踏入这个殿堂半步。
上述这番大道理,我可能“不幸言中”了雷军。他近来在多个场合表态,认为小米大获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运气好。业界从刚开始的不看好到后来的畏惧,甚至群起而攻之,小米手机的这一蜕变颇似前述对话中喜剧演员的心路历程。刚开始被人笑,后来干脆豁出去了,让他们笑个够,而且还让他们和他们的亲戚朋友掏腰包。不过,和人们对喜剧演员各有偏好一样,小米手机也非人人喜欢。虽然出货量被吹到天上去了,但实际销量仍是一团迷雾。
不但像雷军、小米这样众人瞩目的名人、名企需要喜剧精神的支撑和包装,我们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这种精神来妆点自己。你的周围可能不曾有恰如其分或太多的鼓励,但从不会缺乏莫名其妙,甚至恶意的嘲笑。以牙还牙固然能显示出你的英武和倔强,但一笑了之,一脸“让他去吧”的淡然不是更让人羡慕,更让那些攻击你的人气急败坏吗?
有句话我们常听、常说:“认真你就输了”。即使我们不想赢,但也不会“沦落”到想输的地步。我们从“双赢”这个近年来颇为流行的词就能看得出来,虽然实际上是多赢和少赢的问题,但没人愿意将输摆到台面上。若我们承认输了,一则脸上不好看,另一则心理上没着落。事实上的输和理论上的赢相互结合,其根源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喜剧精神。如果你认为自己不够幽默,那就错了,你连自己都给骗了,这不是最佳例证吗?
虽然喜剧精神人皆有之,但面对略显荒凉的世态,和略显沉重的生活,我们常常忘记自己还有这一“特异功能”。喜剧精神的缺失让我们变得麻木不仁,既发现不了乐趣,又看不到转机。木木地在世间晃悠,直到终老的一天才发现,原来自己白活了这么些年。
社会的运行,和我们高兴与否没有关系,也不会顾及我们有没有喜剧精神。缺少苦中作乐和自我解嘲两大法宝,我们可能会时常感到彷徨、难过,终日手足无措。不过,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安然走完这一程,然后重拾喜剧精神。既然活着,为何不活得更精彩呢?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