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IT上一则关于新浪微博的新闻激起我聊一聊的欲望,我被这则新闻中涉及到的报告里的一句话打动了——“在新浪微博上表达的观点、愿望和兴趣不能代表大多数中国网民”。
第一个问题,搜狐IT能代表主流民意吗?当然不能。不仅是它,就是所有网媒加起来,想代表主流民意也显得勉强。按照我不太相信的CNNIC最新数据,中国有5亿多网民。网媒们全加起来,就能覆盖这5亿多口子了吗?未必。所谓网民,指得不全是接触网媒的人。同理,来看标榜自身媒体属性强的新浪微博,有多少人用?据说也有好几亿,但活跃用户平均每天有多少呢?1亿?远达不到,连五千万都不到。虽说这个体量也够瞧的了,也勉强能和主流民意沾上边儿,但说代表,还差得十万八千里。
第二个问题,媒体能代表主流民意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问自己一句:“网媒不行,纸媒能代表主流民意吗?”答案依然是“不能”。当歹徒向小学生下毒手时,有纸媒“力排众议”,称赞当地教育事业搞得有声有色;当周口平坟时,当地那么多纸媒,谁敢跳出来说个“不”字?处处与主流民意背道而驰,走在歌功颂德队伍的最前端,还想代表什么?这不是做梦嘛!可能有人会问,那电视呢?每天7点,雷打不动地全国上下一台戏,还代表不了主流民意吗?我以为,要说它聒噪了民意更恰当些。领导很忙、中国人民很幸福和外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老三部曲,连五六十岁的老人家都看不下去了。而广播和其他新兴媒体形式,影响力不是在减退,就是在成长,还无法进入主流民意的视野。
综上所述,媒体不仅代表不了主流民意,有些时候,他们还出卖民意。在中国这个有特色的社会环境里,媒体多是有关部门的传声筒或西洋景。大多数情况下,媒体替有关部门说出不方便说的话,用专业点儿的话讲,这叫“预热”。偶尔,媒体也作不服不忿状,好像要声讨什么、主张什么,但细细追踪下来,发现这更像是一个左右互搏的鬼把戏。让你有希望活下去,不至于对这个体制、这个社会彻底绝望,可我们终究要绝望。
其实,关于主流民意这个提法,我一直有不同看法。因为我自认并不属于这一概念所指的范畴。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就是一般意义上的“非主流”。以我的看法,民意一词应该是包罗万象的,充满了向左、向右以及中立的力量。一般来说,这些力量彼此之间没有太大悬殊,这也导致社会一直处在平衡之中,不常出现大的动荡。而所谓的“主流民意”,更像是一小部分人的“意”,很难让多数人认同。很久以来,大家都跪拜一个歪理——少数服从多数。虽然从办成事的角度来看这话说得不错,但少数人的意见就该被忽略吗?即使我们很多时候都站在大多数的行列,也不该排除做少数派的可能。否则,惯于被服从的多数一旦遭遇不常有的反抗,必然会视少数派为敌人,下力气将其一网打尽。
要让我说,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主流民意。即使被哲学家尊为“集体意识”的精神存在,也是经历过好几轮提纯之后才得以呈现。假装将一个本不存在的东西捧在手心,这不是自信,而是虚伪。因此,当我看到新浪微博说呈现了多数网民的意见,以及别人说它没能呈现的时候,只愿微微一笑。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