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的神是三位一体的,于是,我们看到了圣父圣子圣灵的并行不悖。当然,也有人认为只有耶和华是真神,其他均不足为道。这两套看似矛盾的理论正是多元价值观存活的实证。
世上到底有多少尊神?李安的“少年Pi”给了我们答案,而其主人公Pi也奇葩地信那么多神。在我看来,这位Pi,恰似世间千万人的化身,不同的信仰在他身上流转、交融,而其并无不适。古人有云:“尽信书不如无书”,那Pi岂非连没有信仰也不如?而他,即使信了那么多,却像什么都不信那么自然、纯真。
Pi的“亲身示范”,以及本文之前提到三位一体和耶和华“独家专利”两个理论,都在告诉我们一个普遍的真理,价值观是多元的。这种普遍的多元体现出人生性多变,且适应能力较强的特点;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世界本该如此,千万不要强求大一统或伪和谐。当然,此言并非针对国家大局层面而言,若把这句话用在两岸关系上,就不妥了。
可偏偏有人喜欢挑战真理。别看我们身处多元的社会,但内心深处却极其希望统一。这个统一,往往强调别人向自己看齐,自己向内心看齐。至于自己的内心向什么看齐,就不一而足了。对于这种近乎强制的统一,千万别拿“物以稀为贵”说事儿,近乎泛滥的它们,几乎出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在国家层面,之前曾提到过英国和阿根廷的马岛之争。双方都想把这个地方纳入自己麾下,按自己的行事逻辑来操作。而一旦民众做出抉择,失利的一方马上表示严重的不痛快。
在社会层面,曾几何时,连图灵这等人工智能的先驱,计算机科学之父都因同性恋倾向被迫害,进而自戕身亡。连美国这等深具“包容、开放”等北京精神的国家都实行过严厉的禁酒令,引发广泛的社会争议。
在意识形态层面,古代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现代有马列毛邓统一统中华。我没法评价哪个是消极的,哪个是错误的,但所谓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实在不该如这般把所有人吓到噤若寒蝉的境地。
早些年,联想曾有一句响彻全国的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现在,面对我们曾经或正在犯下的错,包括有关部门在内的所有人是不是都该想想,如果全世界都统一强制灌输中国式、美国式,或伊斯兰式的价值观,将会发生什么?
少年Pi的故事讲完了,还赚了不少眼泪。而中国的故事还在继续讲,不紧不慢,令人渐感痛彻心扉。看样子,在“Pi”过审、公映、大获丰收之后,对思想层面的影响极其有限,甚至为零。这不好责怪谁,希望通过一部或几部电影来唤醒国人,就像当年鲁迅寄希望于自己的“匕首和投枪”一样可笑。面对难以承受之重,我们想要做的改变,突然如此无力。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这一时的挫折不是多元的死去,它的假死,象征着新一轮反扑的预备。而这反扑,将它的精华悉数洒向人间。而这精华,不会只有爱,还有曾幻想或害怕的投枪。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