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让我们遗失了自我

BY 豆否

为什么自己不够豁达,为什么不是最好的,为什么没有一项特长,为什么…… 就算这些都没有,为什么上帝不给我一张漂亮的脸,不给我一副好嗓子,再给我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既生瑜何生亮”啊!

似乎我们生来就是为“比较”而活的。从一上学,我们的乐趣就在于“成绩比邻居家的孩子好”。在比较中,我走过了二十年。在将来的二十年,四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我仍要在“比较”中度过,且不知不觉变成斤斤计较的人。

我有没有为自己而生活过?西方社会十分强调 individualism。很多人把这翻译成“个人主义”,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这未免有些自傲自大。其实觉得听力老师的话很有道理,individualism 实质上应该是一种“个体主义”。每个人都是为自己而活得,明白自己要做的事。

真正的成功并不是比较性的。刚从《意林》中看到这样一件事:有个记者访问世界上最大的连锁旅馆总裁,问他:“你十四岁就辍学出来工作,在酒店里当侍应生、洗碟子、收餐具,但你却一步一步爬到这个地位,而过去和你一起工作的人,可能还在小饭店里洗碟子、收餐具——当时你知道你会和他们差距这么远么?”“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总裁微笑道,“老实说,我往上爬的路上,我真的没看到其他的人。”他从没把跟他一起洗碟子、收餐具的同事当作比较目标,他只看见自己该走的路。如果他只想成为那堆侍应生中最好的,他现在可能还在当领班。

刚才的情绪真的比较糟。其实本来就不是特别在乎,但总是有那么一点点失落,觉得自己为什么就不如人。“比较,让我们遗失自我”,随手翻开《意林》,恰巧看到了这句话,也算是得到点启示。下面这段话正是书上的:

人生中真正的成就感,并不是比较得来的。争长短不一定有意义。

正如绿铃子拥有比较多的水,不会比常春藤长得好,过多的水分只会使它的根茎腐朽。

而青苔即是争取了太多的阳光眷顾,也不会像向日葵一样容光焕发。

比较也许免不了,但可别变成恶性竞争,那样我们会发现,失去的会“比较”多。

发布日期:
分类:专栏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