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2008

下午和弟弟去逛街,车站满是人,大家呼出的热气,让这个半封闭的空间看起来像极了热气球。

好不容易挤上车,看到一位老太太。她絮絮叨叨地和后座的漂亮姑娘搭话。她下车后,那位姑娘就向女同伴抱怨道:“神经病!”。

难道,我们注定是孤独的?注定成为别人严重的异类?

车开到王府井百货,我去兑换积分,却被告知未满一百元,不能兑换。在包百,我那点可怜的积分换了七毛七的礼券。难道,我大包头的王府井百货要衰落了?

2008年,照例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恼羞成怒,还有人不动声色地在操纵时局,另一些人被不动声色地操纵却不自知。

今晚,很多人开始用“辞旧迎新”等词相互拜贺,城里的小孩子早早开始燃放鞭炮。而从明天开始,中国之声就要全天候播音了。

2008年,许多人依旧在做梦,还有人已开始实践。无论是鄙夷还是拥抱,到来的岁月我们没有办法推却。2008就要来了,收到很多来自电波的祝福,我也送出自己的祝福。2008,我且以文字迎接之。

发布日期:
分类:生活

用休息日换来的休息日

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元旦放假三天,实际上有两天本来是周末,只有一天是给这个特别的2008的。

说到2008,我们当然会想起多年前北京成功申办的奥运会。不过,听说东边的岛国邻居——日本,不是很看好这届奥运会,不关心的很多,认为不会成功的也有很多。看来,中日关系进步的空间还很大。

近来一直忙于学习一本书,内容被同事笑为洗脑,言必提付出才有回报,其写法像传销,很有煽动力,也非常符合企业家的心理。所以,卖起来才毫不费力。这也许就是老板和员工心理分化的开始吧。

发布日期:
分类:时政

雪后的清晨

大清早,这世界正如我想象般得美妙,犹如银妆素裹般,煞是迷人。

下午,路已变得泥泞不堪了,车横冲直撞,毫无规矩的样子。飞溅起来的污物四处乱溅,占领包头的空间。

比较而言,我喜欢雪后的包头,清新与纯净是这个高原城市特有的气质,正如我从没见过的西藏。而融雪后的泥泞和污垢,让这个城市的丑陋无处躲藏。

发布日期:
分类:时政

今冬包头的第一场雪

又到雪天,早上只看到薄薄一层铺在地上。中午,已融化得差不多了,满世界湿乎乎一片。回到家,背包上满是泥点儿。下午,雪渐渐大了,白茫茫一片,马路上除了车辙,遍布高耸的雪峰。

即使在这时,内蒙古科技大学路边还摆了不少摊。那些小摊发出阵阵恶臭,却引得花季男女大流口水。

回来停自行车时,瞥到墙上的鼻涕,那黏糊糊的样子,和外面的雪形成鲜明的对比。

晚上听中国之声和联想举办的一个直播节目,只听得主持人猛夸联想,吹捧联想手机肯定会做到前几名。我有点怀疑,以现在国产手机的态度,和处处谋取消费者钞票的态度,相信他们时日无多。还有摩托罗拉,我反应了一个死机的问题,得到的却是一大堆理由。我以为,这是一个品牌倒掉的开始。

圣诞忧国事

可惜没生在这一天,否则,我可能就是耶稣转世了。

玩笑过后,谈正事——晚上从《童林传》里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位名唤凤琪(音)的少侠,作为康熙皇帝的卧底,被敌人招为驸马。小伙子当时忍住没有反对,却在洞房花烛夜杀死主动示好的新娘。

故事的价值取向或许没问题,但这位少侠的所作所为,却像一个彻头彻尾的王八蛋,这和抗日战争中的鬼子有什么区别。中国人每年都高举反法西斯旗帜,喊出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最强音,却很少反省骨子里的匪性和痞气。

PS:亲手创建的论坛月访问量已突破两万人,是时候丰富内容,增加互动,为突破十万做准备了。

发布日期:
分类:时政

被精心包装的平安夜

西方人的平安夜,如今被中国的商家和少男少女利用到了极致,送苹果的,送橙子的,满校园的苹果都用劣质塑料纸包起来,摆在简陋的地摊上。这一天,没有女朋友的,纷纷送苹果、送巧克力;已有的,只会让宾馆人满为患。

外国的政治家们似乎对于这个状似普天同庆的日子不太关注,只有英国王室打算在YouTube开辟专栏性质的频道,用于发布女王的节日讲话。

与国际接轨这方面的事,我们喊得勤快了些,但做得极少。像内蒙古科技大学,常常停水、停电,而办公楼的走廊里满是金贵的大理石。怎么办?改革吗?只可惜,这从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年轻人的胆子虽大,但往往谨慎不足、欠缺持久力。

PS:晚上路遇恩师,记得毕业时他给我很高的评价,可惜我现在家未成,业未立,有违老师教诲。

怕冷的猫

中午出去遛猫,两只猫都害怕得哆嗦着身子。熟悉了场地后,它们在操场上一前一后,慢慢踱着步子。

回来时,两只猫都爬到了我背上,再挪到伸开的胳膊上,一眨眼,又跳了下去。一回到家,他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暖气片上,仿佛刚才在冷库里。

发布日期:
分类:生活

谁来纳下《投名状》?

晚上看《投名状》,一开始便杀声四起。而后,徐静蕾抱着痛哭失声的李连杰,两人在破屋里过了一夜。

再往后,刘德华和徐静蕾在炕上翻来倒去。李连杰问徐静蕾,那晚是真的吗?也许,在那晚的破窑里,真有故事发生。

徐静蕾听说李连杰在村外睡,跑来看他,却没走进屋子。这两人的感情真是奇妙。

打苏州,缺钱少粮。徐静蕾跑来看自己的老公刘德华,却和李连杰在战壕里追逐嬉戏。这场景天真烂漫,有成年人的童趣。

发布日期:
分类:文化

关于颐家家居和《家饰》杂志

总感觉自己很忙,好像整个人都失去了自我。不过,刊载我文章的《家饰》终于寄来了,也算冲了冲喜。

想来,自己在博客中国辛苦那么多年,除了点击率,什么也没有得到。而初到颐家家居的博客,就上他们的杂志了。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博客不支持firefox。

和杂志一起邮来的光盘里,有一则电器广告,初听颇像克莱斯勒300C广告的声音。光盘上还有一个名为IDO的软件,因为觉得没Skethup好用,就没安装。当然,这也是因为自打用Ubuntu Linux之后,对Windows下的软件渐渐缺乏兴趣。我寄希望于Ubuntu占领桌面市场,我以为Linux创始人Linus说得对:“软件就像性,不要钱是更好的”。

发布日期:
分类:科技

修自行车,看《坠入地狱》

很久没在内蒙古科技大学校门口修车了,因为那里的东西贵得吓人。别人卖六块钱的东西,他如果不卖你十二块钱,一定是卖得更贵了。记得他总脏兮兮的,还经常形容往来不绝的顾客曰:“大鳖走了,小鳖来”。学生们只图省事,也不把父母的钱当回事。即使花了十八换了一条只值八块钱的链子,也不觉得可惜。

顺着校园前的小路往南走,驻扎在核工业二零八最南端的那位,正是校园这边这位的大舅哥。他们俩套路相似,嘴上说这个换了,那个换了,实际上根本没有。我曾亲眼看见校门口那位截了一段三轮车的旧链子给人换上,待人家来取车时,收了足足二十块。

下午,看了苏菲·玛索主演的《坠入地狱》,内容大致是一个男人雇凶,打算干掉和妻子私通的男人。人物说的是法语,拍摄的手法比较特别,现实和过去相混,纠缠在一起。片中,苏菲·玛索全裸出镜,其氛围非A片所能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