蹊跷的诺贝尔奖

诺贝尔文学奖还未颁出时,网络上就已一片欢腾,因为有消息说,莫言和村上春树是今年的两大热门。出于对文学世界的绝望,和久已有之的悲观,我并未跟着起哄。莫言?好像前些年在小说类刊物上看到过他的作品?我不太确定了。因此,他获奖与否,仿佛和我隔了十万八千里,根本毫无关系。

获奖之后的莫言,虽然很低调,但也无妨被书商、同行、文学爱好者,甚至是其他本不知莫言是何许人也的人热捧。将其作品卖断了货的电商们一定狂扇自己耳光,为啥没先知先觉多进点儿货呢?一向文人相轻的同行们,多半在悔恨当年没多亲近亲近,现在好让人家多提携提携。以前看过莫言的,终于可以意气风发地写篇回忆录性质的读后感了;没看过的,现在可以找个理由好好读本书了。古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今有一人获奖,举国欢庆。

冷静之后,有个问题交给大家思考,今年的文学诺奖,为何选中了莫言?回答这个问题,不妨看一眼近期的手机报——《奖莫言or莫言奖?》。细细琢磨之下就能发现,今年的诺奖,颁给了一个不太爱说话的人。回顾过往的新闻,莫言还真没有为弱势群体代言或鼓而呼的经历。或许正是因为他醉心于文学创作,不过多地干涉时政,才让宣传部门如此热切地拥上来,动用CCTV、新华网,以及其他所谓的主流媒体一起将他捧到一个新的高度。

莫言获奖后,新华网发了这样一篇报道——《“乡土”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汉语写作赢得世界文学认同》。“乡土”二字,将意外和欣喜之情表露无遗,而后那一句“赢得世界文学认同”,则隐隐显现久不被重视的寂寞和空虚。看到这篇报道,不禁自问,自己参与其中的汉语文字事业,在世界文坛竟然是一个边缘流派?其实,对于我的怀疑,小有名气的美女作家蒋方舟早有定论:“以前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界一直处在比较边缘的地位”。试问,从边缘到被认同,真有这么快?这会不会是又一场有关部门主导的意淫大剧?

诺贝尔奖在我这一代人里,用“如雷贯耳”形容不为过。我一度怀疑,曾有人以“中国为什么没人能获诺贝尔奖”作为课题进行过研究,在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人的访谈中,记者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提到这个问题。诺贝尔奖究竟代表了什么,有那么重要吗?

诺贝尔先生留下巨额家资,设立了这个奖项,本意可能是奖励那些极富进取精神的人,当然,他们也得取得了极富突破性的进展。每年颁出诺贝尔奖,是对他老先生本人的肯定和怀念,也是对后生晚辈的极大肯定。每年一度的聚焦,放大了诺贝尔奖的重要性,扩大了它的知名度,也让本就追名逐利的人沉湎其中,更加不能自拔。如果一个人或组织的所作所为都是冲着诺奖去的,那诺奖还能看得上它吗?现在看来,不在乎的人最可能被在乎。

至莫言,中国人获诺奖也不是头一遭了,但如此受官方重视,还是第一回。以往的要不就是说人家有政治意图,要不就是妄图给伟大的中国人民施加压力。从没获奖觉得人家好到难以望其项背,到非意中人获奖认为人家阴谋颠覆,再到一个不太爱出风头的获奖,又重新开始捧臭脚,诺奖在中国的经历可谓坎坷。而这一过程,亦可谓荒谬。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日期:
分类:时政

作者:LV

只是爱着这里,只是喜欢写下这点点滴滴。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