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儿的旧瓶子装新酒

俗语有云:“旧瓶子装新酒”。据说原意是新内容与旧形式格格不入,应该用新形式表现新内容。而在“五四”以来,人们喜欢反其意而用之,比喻用旧的形式表现新的内容。

古文、歌赋、诗词都是所谓的旧瓶子,但用上述形式在高考作文中获得满分的,不在少数。学生用作文的形式告诉我们要合理利用一切表现手法来取得成功,而现实呢?诸位不要担心,现实中用旧瓶子装新酒的案例数不胜数。比如日复一日的开会这种事。虽说形式陈旧了点儿,但要说内容,可谓花样迭出。今天学习、领会这个精神,明天宣传、贯彻、落实那个讲话。虽然瓶子还是那些个,但是里面的酒却一换再换,甚至给人以历久弥香的错觉。起码在主持会议的人看来,是这样的。但不知执行层的人怎么想,如何心生怨念。

诚然,用旧瓶子装新酒的精神是可贵的。在无法改变既有体制的情况下,依循旧例进行拓展,作出些微改变已经很了不起了。但身居高位的人,如果一直想着在旧瓶子里装新的东西,未免也太不上进了些。这种看不出有所作为的行事手法,很容易上行下效,结果让体制内的所有人都囿于某个不成文的规矩,谨小慎微之余,还变得唯唯诺诺起来。

总用旧瓶子装新酒,再新的思想也可能抵挡不住旧势力的腐蚀。久而久之,新酒垂垂老去,甚至到了老态龙钟的地步,而那只旧瓶子,虽然已经颤颤巍巍了,但还是傲然挺立,仿佛是传说中的不倒翁。现实中的不倒翁太多了,以至于理所当然的裸退也被人屡屡称道。

相对于酒而言,瓶子很难被改变。来看这个例子:文革之后不久,资本主义也不是什么不能容忍的“酒”,但路线之争这个大“瓶”子,却极其顽强地流传下来。君不见如今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明争暗斗?不倒翁和裸退之间的微妙博弈?若没有大瓶子在外保护、正名,那他们之间的缠斗岂不是我们常见的狗咬狗、一嘴毛了?据此来看,认为瓶子很难改变或从不改变的悲观之说也有言之有理的成份,只不过我们自己不愿意承认罢了。

总有新酒装进来的旧瓶子,甚至会产生自豪感,自以为是地保持自己的种种不堪。多少年来,我们宣传了多少新思想,而哪个来源于现实,又能指望哪个回馈社会呢?如果每次关于代表这个、那个,发展这个、那个都是标准的假大空,我们又何必浪费时间去宣传,假装贯彻、落实呢?而瓶子自己可没这么反思过,它觉得别人一直以来的奉承是对它的无尚赞许。所以,它要一再坚持,直到路断人稀,再没人跪在它的脚下。

偶尔将旧传统、旧体例搬出来晒晒太阳没什么,甚至可以将它们毕恭毕敬地挪进博物馆,逢年过节请出来,让后世晚辈了解一下过去的世界。但我们真没必要一直在旧的条条框框下做事,还乐此不疲。是酒瓶子还好,就算装了新酒,也还能喝。如果不幸装懂弄错了,将新酒装到旧夜壶里,那可就贻笑大方了。到时候,出来的不仅算不上是酒,还成了尿。那派景象,将是何等的尴尬、羞恼,和无计可施。电影《让子弹飞》曾有“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的经典论述,而旧瓶子装新酒虽然扯不到蛋,也容易磨灭了勇气,像不曾有过蛋一样。

发布日期:
分类:文化

作者:LV

只是爱着这里,只是喜欢写下这点点滴滴。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