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毛病,喜欢站在自己的立场随意评判,而非设身处地。大多数情况下,我都在抑制自己的伤人之语脱口而出,但屡屡失败。我发现,那些比我还能忍的人,大都比我高明。他们笑容满面地把事儿办了,心里的埋怨却丝毫不曾流露。或许假以时日,我也能修炼到喜怒不形于色。不过,那时我可能会崇拜不悲不喜,“就在那里”的高人了。
细细想来,自己的涵养还是低了点儿。第一,遇事容易慌。不像那些沉得住的人,能静下心来沉着应对。除了我自己,谁能真正伤害我呢?很少有谁。即使有人做到了,这是我能控制的吗?我应该为之杞人忧天吗?也许,我该多信命,不只嘴上说说,还应该坦然接受它。当尽力争取和命中注定相冲突的时候,不妨先放一放,冷静下来再说。
第二,不能容人。明知有些话是胡说八道,还是忍不住说出来,或听进去。既然是错的,又何必在意!若别人不能容你,你又何苦去争执!所谓的坚持己见,很多时候都让我们失去了本我,变成包括自己在内谁都不喜欢的四不像。若果真如此,就没必要计较,而应坦然说出“let it be”。
第三,顾此失彼。家乡有种思想很奇特,叫“一碗水平端”。比如,兄弟几人分家产。老爸给老大一口大锅,就不能只给老二一口小锅,而应该再添点儿什么。而事实上,谁都做不到绝对平均,历史上多的是失败案例。写东西的时间多了,与人交流的就少了;沉迷于电脑的时间多了,陪伴家人的就少了。我不是杂技演员,平衡术玩儿得不溜也不奇怪。
若对我在冷静、忍耐和平衡三条战线上的溃退追根究底,想必会找到这四个大字——才疏学浅。目前,我将所有问题归咎于它。此话说来简单,但要从疏到密,由浅入深地弥补,就得下一番功夫。当然,这些错并非只有我这种无名小卒会犯,名气越大的人,越可能走上我的“老”路。
来看奥运冠军孙杨的例子。在百度新闻搜索“孙杨 耍大牌”,得到的结果超过两万条。就算80%的新闻无中生有,余下也有4000条之多。在我记忆中,孙杨至少有两次耍大牌的经历被热炒。第一回是他母亲和记者发生了冲突,他出来当和事佬。第二回是他和记者发生了冲突,事后矢口否认。
运动员搞训练、记者抓新闻,本不应冲突,但现在却有了矛盾,为什么?我认为,主因是举国体制下的造神运动,优质资源被集中到少数人身上,全民体质的退化和不堪则无人问津。身在其中的每个环节,尤其是担当喉舌的媒体,为讨好上眼皮,及早被异化的受众对明星的需要,用尽全力去吹捧、去神化。结果,这个局做得太大了,导致故事的主角失去了自我判断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开始耍大牌。最终,造星的推手现在成了挨打受骂的弱势群体。
至于孙杨本人,连续被指耍大牌,也值得深挖。对应前文所述,可将“耍大牌”细分为三块:面对记者的采访镇不住场子,慌了;不堪被人问、被人拍;平衡不了隐私和公开。而其根源在于见识太浅,眼界局限在训练和被吹捧。别人稍有拂逆,定然大发雷霆。对于这种事,我同样无法设身处地思考、评论。所以,以上所说极有可能是又一次主观臆测,又一次才疏学浅的集中体现。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