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解读是一种病

听说李开复老师发微博时,常用“1、2、3……”表示自己条理清楚,估计这一条也被他写进书里了。普通人微博发久了,会沉溺其中,将自己的时间彻底碎片化,最终一事无成;而专家发久了,则会强迫症似的分析各类事物,即使他预感到自己是错的。

过度解读这种行为看起来有悖常理,但它发生得如此自然,以至于我们根本不会注意到。直到有一天跑得太偏,才晓得自己早已远离了航道。过度解读是专业化的象征,也是装的集中体现。我们若能多点儿谦和,就不会对平常事物多生感慨了。当然,我也会犯这个毛病。

看微博上的beck(引用他人观点)感慨:“微信这个版本,朋友圈上分享的链接内容点击开没有「邮件分享」的功能了,看到好几个用户的解读和猜测,说的煞有其事。直到看到张小龙的一条微信:这其实是个BUG。”

我有相似的经历——看到更新后的微信没有“漂流瓶”功能,就四处打听,看是不是有关部门把这个功能给毙了。问了一圈,发现别人的都有,只有我没,登时就有种危机四伏的感觉——有关部门盯上我了。为此,还想写篇日志来说说这个问题。然而,当我某天无意中打开“设置”中的“插件”,才发现漂流瓶功能尚未启用。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再一次反应过度,将一切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做了过度解读。所谓杞人忧天,也不过如此。

还有一桩传闻可做范例。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中,周鸿祎和雷军这一对宿敌遇着了,双方简单一聊,就钻进一间小茶馆说话去了。事实究竟如何,我不得而知,也不清楚两位是不是真的喝了壶茶。但必然有人不甘寂寞,对这场颇有紫禁之巅对决的茶叙给出(或猜出)以下细节:

周鸿祎很真诚,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对过去的一些事情,特别是“小3大战(小米与360关于智能手机市场的战争)”表示歉意,说今后(360)不做手机了,双方也别打了;二是小米老有人骂他,今后别骂了。

很多人说扯,与两位当事人(曾经)关系密切的傅盛也发了微博:“快别扯了!明显是单方面放出的消息,为的是赢得喘息之机全力对付百度,回过头来还不是对付金山小米?对于没有信义的人能相信吗?纠正文中的错误:是360先用无底线的方式攻击金山、可牛,才有3q大战时我和雷总站到了周鸿祎的对立面,黑白不能颠倒。没有对金山的正式道歉,和解免谈!”

看这意思,傅盛像是在说:“他红衣教主想和解?鬼才信呢!先道个歉看看。”当然,我这一句也没什么来由,纯属意淫之作。比起我来,专家们做得更过分。将一件若有似无的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将一个无足轻重的变化解读到举足轻重,将万千生灵当傻子一样看……我等就算再愚钝、再迟缓、再不济,也不至于被玩儿上十几回还毫无察觉吧?

当不确定性太多时,谁都难免浮想联翩。这个“谁”里,有被害妄想狂,有杞人忧天者,也不能排除的确有人闲得蛋疼。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日期:
分类:科技

作者:LV

只是爱着这里,只是喜欢写下这点点滴滴。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