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悠闲的下午,阳光从窗子斜射进来,天气宛如古诗词里烟花三月的江南。彼时,我与Helen畅谈科技与人文之道。那些琐碎的言辞、机巧的辩思,就这样堆砌在这篇短文里。
在一群自命不凡的人中,乔布斯是最先被人赞“站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的。他曾有一句话被后人频繁引用:“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乔布斯死后,马化腾在微博上说了一大段话,其中一句也是说科技与人文—— “(节选)他完美地把科技和艺术结合,创造了世界上最优雅的产品”。连中国最受人瞩目的科技领袖也这么说,看来老乔的确曾站在那儿。
然而,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路口。想站在那儿的人数不胜数,如罗永浩。他在锤子操作系统(更像UI或图标)发布时,来了这么一句:“我一个人来到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只看到老乔的墓碑孤零零的立在那里。”从这句悲怆的话里,不难体会到那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豪迈。
他这话,自然惹的另一位自诩站在这个路口的领军人物雷军不高兴。他在发布会上绵里藏针地回应道:“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我们和米粉浩浩荡荡一起走过。”我不禁疑惑,这个路口值得那么多人去仰望、经过,或聚集吗?
其实,无需引经据典,只从常理出发,就知所谓“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是个多么荒谬的说法了。试想,在你印象里,两条平常的路有几个十字路口?一个。若老乔找到了它,后辈们一再站到这里,岂不是无止境的模仿?若果真如此,他们又何必站在那儿呢?
我以为,科技与人文本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路。他们有时极端接近,有时又无限远离。有时,它们因走了弯路而发生冲撞,或是人文毁了科技,或是科技伤了人文。更多时候,它们相互吸引,却互不影响。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站在科技路上托举着人文,而非让二者生硬地交叉。
时下,我们走入了误区。有人无科技不欢,陷入盲目崇拜的境地。像我,甚至想在T恤衫和鞋上发现其应用了哪些尖端科技。也有人比较功利化,崇尚科技主导的唯效率论。似乎科技不用来帮助人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在褒奖科技“大跃进”之余,彻底丢弃了人文情怀。科技发展若完全掩盖了人文的光辉,那对人的意义何在?
综上,科技与人文要么偶有交会,被乔布斯等前人抢了先;要么就齐头并进,从未交叉。所以,号称往那儿走的人,要么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浮夸之辈,要么是自以为是的疯子,要么就是执迷不悟的傻瓜。当大家都往一起聚的时候,恐慌的不仅有有关部门,还有我等看热闹的。列位若不幸一脚踩空,落入科技与人文间的无底深渊,岂不酿就时代之一大损失?
科技与人文若这么容易被同时触及,想乔布斯也不会有如此成就,我等碌碌之辈也不会就此望洋兴叹。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