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魔道是件痛苦的事,非同道中人不能体会。虽然真正意义上的魔道我不曾入,但一般意义上的邪路还是走过的,比如高中时曾沉迷于网络。有了这种经历,再看《西游降魔篇》,就觉得好理解多了。
真正理解“误入魔道”,得先从字面上看。拿“误”来说,明显是好钢没用在刀刃上。影片中出现的鱼怪、猪怪、孙悟空,一个个身怀绝技,但其目的却是杀人,惹得众驱魔人纷纷欲除之而后快。既然是“误”,就得给人机会去悔过。片中情节类似,这三个妖怪,为陈玄奘的佛心和善良感化,一同二兮兮地踏上去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康庄大道。
再说“魔道”。别看里面有个大而化之的“道”字,但一个形容词“魔”把它给定了性。再怎么厉害,一旦沾上了“魔”的边儿,就注定不被主流接纳。此前,在金庸的小说中不就有明教被污为“魔教”吗?久而久之,邪魔外道这一概念从中原武林人士的脑海中满溢而出,被塑造为公众之敌。不过,魔也象征着无法驾驭的力量,令人望而生畏。片中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不就是“魔”力的集中体现吗?
有了“误”,有了“魔道”,也就有了匡扶正义之士。片中的道士、寨主、空虚公子、天残腿、陈玄奘等人,虽有的为钱,有的为人、有的为名,目的各异,但其实现的途径出奇的一致——降妖除怪。如果这些高人的能力强到将这些妖魔鬼怪涤荡一空,那未来还有其立足之地吗?未必。因此,驱魔人层次各异,妖怪的能力也各有差距,最厉害的孙悟空被困在山里,即使被那弱不经风的陈玄奘放出来,也还有如来神掌候着他。而如来,又不会经常性的露面。这种情况下,既不至于产生一个足以号令江湖的人,也不至于打压其发展的积极性。这种比较合理的生态系统给人以存在、进步的机会。而这,或许正是如来的智慧。
驱魔人,这些正义的使者,也分三六九等。诚如前述所言,有一心为钱,坑蒙拐骗的;有除暴安良,杀心太盛的;也有争名夺利,惯于浮夸的;还有像陈玄奘这般,一心向善,只为人间大义的。我们看到,第一个类型的害人害己,非但没能除暴安良,还多搭了几条人命;第二个类型的能力有限,一旦遇到猪怪这个等级的,束手无策;第三个类型的视名声为生命,为此甚至不惜内讧;第四个类型的深明大义,虽受尽委屈,但终成大事。
说完驱魔人,再来看层次比他们高的如来。作为一个在影片中从未出现真身的角色,如来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存在。宛如莲花的他,镜花水月的他,拔地而起的他,九霄云外的他,他无处不在,但又无迹可寻。他可以以任何一种形式存在,威力大到连孙悟空都难以抵挡;同时,他也会无能为力到连妖怪为害人间都管不了,放任生灵涂炭。
从佛的两面性,能看出他的行事风格和管理智慧。他有点儿崇尚无为而治,面对人能解决的事情,从不乱插手。同时,他不甘做甩手掌柜,看到孙悟空重新出世,几大高手联手都难对付时,他又适时出现,重新扮演起了救世主。他的或动或静,让人相信这世上不仅苦海无边,佛法亦无边。妖怪若太出格,难免惊醒清修的佛,只消一掌,一切便归零。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