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召开之下,曾传言会被撤掉的铁道部终于要消失了。几年前,我曾“诅咒”铁道部,还说要给他们送个花圈什么的。现在看来,也没必要了。即使我不说什么,他们的上眼皮也会渐渐心生不满。
多少年来,铁道部这位共和国的长子,渐有纨绔之气。
从花钱方面说,铁道部一直是大手笔。虽然这钱来自我们这些微不足道的纳税人,但花到哪儿去却不是我们说了算。想当年,刘志军给各地的小弟们在北京置办房子,以示关怀。试问,这钱从哪儿来?难道是他刘某人自己的工资所得?他还不是慷他人之慨?我猜不是。
从体制上讲,铁道部从不思变。别看国家的变革口号喊得响亮,但在铁道部这个自成一体的大环境里,却是一成不变。君不见,在铁道系统里,从出生到死亡都不需要跳出这个圈子,子承父业也成了公开的秘密?在这个圈子里,不变是正常现象,变化反倒令人难以适从。
从用人角度讲,铁道部是个彻底的关系的世界。别看铁道系统的普通员工可能挣不了多少钱,但普通人却进不到这个圈子里去。在这里,子承父业是规律,一个异类的进入反倒容易激起严重的排异反应。这也是多少年来,铁道部一直死气沉沉的关键原因所在。
从工作方式来看,铁道部惯于搞任人唯亲的把戏。且不说刘志军如何宠着自己的弟弟,任其在系统内胡作非为,光看那些大工程,就够让人揪心的了。以我们熟悉的12306为例,花费好几个亿,其易用程度还赶不上一个民间的淘宝、京东。当然,毫无例外,这个工程依然是自己人的“得意之作”。至于我们看不见的那些工程,除了内部人士,谁能玩得转?
以上四条,算是我对新中国最后的铁道部的“馈赠”。我想,以我的能力,注定写不出惊艳于世的“七宗罪”了,还是着眼未来吧。看看没了铁道部的国情,会有何改观。
首先,我以为,没了铁道部的铁路系统,几十年之内都不会有太大变化。就像历史上的改朝换代一样,皇帝老子从刘家的变成司马家的,变了什么?民众看到的变化,其实都是表面化的;而本质上的东西,如统治思想、行为模式,几百年来都不曾变过。再加上大部制多是换汤不换药,官儿换了,基层的人不可能换,他们的思维模式、行事方式都会被完整保留。大部制这个新瓶子,装再多的酒,还不是旧的吗?
其次,春运问题依然无解。别看每年都大兴土木,新建好几万公里铁路,新添几百亿的先进设备,可当人们在一个城市工作,却没可能,也没能力在这里生活时,春运是必然的。只想如何增添运力,不想怎么解决户籍矛盾,显然并非上上策。在一个全民周期性大迁徙的时代,社会制度进行必要的变革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可是,现在谁敢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呢?即使位高权重如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了之后,依然在有关部门的层层审查后泥牛入海。面对这一时无解的难题,昔日共和国的长子,也难免变成今时的弃子。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