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应用攻城略地之iMessage沦陷

京城打车难是众所周知的事。所以,打车应用迭出也就显得颇为自然。可惜,这东西有点儿太多了,投资者的推波助澜、用户的纵容、监管机构的默许,都促使他们走向癫狂。竞争太过激烈,“迫于无奈”的打车应用们在口碑、公关,和推广手法上展开肉搏战。

打车应用的口碑,主要来自的哥、用户和社会三方面。的哥判断一款应用好不好的标准比较简单——能不能拉到活儿、赚到钱。打车应用一般都会给的哥一些甜头,或加价、或话费、或其他什么东西。能安安稳稳挣钱,甚至还能挣更多,的哥能不满意嘛。

而想在用户群中建立口碑就显得比较难,因为用户不但要求有车坐,还要坐得实惠、安稳。A和B同为打车应用,A需要加价,B不需要,B的评价就会好一些。突然蹦出一个C来,说App也不需要下载,直接加个微信公众帐号就可以了。C可能就略胜一筹。可若是D在此基础上还返利给用户,那D就会赢得竞赛。而当下,大家各占一摊,优势都不明显。所谓口碑,也多为自吹自擂。

说做用户口碑难,但最难的还是建立社会口碑。这时,不但需要打车快速、有效,乘车优惠、舒适,还得不那么烦人。有人天天给你发短信说自己牛逼,你烦不烦?有某个行业天天在新闻里夸夸其谈,你厌不厌倦?而打车应用们,正处于这一阶段,开始主动招人烦。

在公关和推广方面的竞争,分别表现在造势、抹黑、反抹黑,和广告、垃圾短信上。造势各位都懂,说行业是朝阳产业,说企业如何茁壮成长,说领导如何英明神武。抹黑呢,不外乎说别人怎么衰,别家发生了什么清官也难断的破事。而反抹黑,则是攻击对手和异见人士话说得过分、事办得过火,人做得失败。当然,不仅打车应用,其他行业何尝不是如此呢?

为何我会在推广这一层把垃圾短信单独拎出来说呢?一则,这玩意儿是非法生意,未授权的发送即为骚扰。再则,在打车应用的推广过程中,这已是主要手段之一。这其中的主要受害者,正是iMessage用户。日前,《IT时报》曾有篇报道作了如下描述——这种垃圾短信比以往“神奇”:它只发给iPhone或者iPad这样的苹果设备;它不再仅限于文字,还有丰富的表情;它的发送成本比以往低一半,仅收取少量流量费;往往从iTunes邮箱账号发出。

面对打车应用的风生水起,有人忧虑——加价、返利,岂不让没使用打车应用的人再也打不到车?监管层能不管?也有人好奇——这个新兴行业正在崛起,又能创造好多工作机会;也有人像我,反感、愤慨——这帮心灵手巧的家伙,居然靠发垃圾短信的形式骚扰用户,这不是严重伤害了你们最看重的用户体验吗?

两个月里,我接到两条iMessage垃圾信息,分别来自摇摇招车和微打车。我先向苹果投诉,一个较高阶的客服告诉我,他将向上反馈,还“推测”下个版本的软件可能会有相应的限制。随后,我分别致电这两家企业表示不满,还打给工信部进行投诉。窃以为,君子爱财无错,切莫取之无道。骚扰用户的,不该有好下场。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LV

只是爱着这里,只是喜欢写下这点点滴滴。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