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原始人”

看《疯狂原始人》(英文名:The Croods)源于一次意外。本来和Helen商量好去看《遗落战境》(英文名:Oblivion)的,还为此团购了电影票。因为自在地铁站的大屏幕上看到阿汤哥和摩根·弗里曼两张老脸后,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票房的号召力,进而一心想看此片。

然而,当我们冒着突降京城的风沙赶到影院时,才发现国语配音版的《遗落战境》在两小时之后开演,英文版则要等四个小时。怎么办?无奈之下,只好选了《疯狂原始人》。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看才知,这群“原始人”确有过人之处,远非现代人能及。

这个混搭的标题《解救“原始人”》,根子是两部电影——《被解救的姜戈》和《疯狂原始人》。被誉为鬼才的昆汀·塔伦蒂诺因《被解救的姜戈》再度引发争议,毫无意外,此片在中国的票房收入还没到3万元即因“技术原因”被禁。姜戈被困,倒让“原始人”得以逃出生天。在我看来,《疯狂原始人》所隐晦表达的抗争和追求,比姜戈刀下的血肉横飞更该让有关部门恐惧。

因为“原始人”在精神上的大尺度,我倾向于将其通过审查一事认定为一个“奇迹”。这似乎给我们提供了除“委曲求全”和“激烈抗争”之外的第三条路,那就是消极中蕴含乐观的“隐晦表达”。《疯狂原始人》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无法回避的台词和场景,让我觉得话里有话。

台词一:小女孩向父亲抱怨,穴居的生存状态,不能叫活着,充其量是还未死去。台词二:父亲常告诫孩子们的一句话是——永远不要不害怕。细想之下,这两句台词不是正好映射现实吗?自闭、安乐的生活,还是生活吗?令子民时刻敬畏的国家还是国家吗?或者只是一台精密仪器。

场景一:父亲对火的畏惧,对黑暗的屈就;对比孩子对火的欣喜,和对黑暗的厌恶。场景二:夜幕降临,群鸟蜂拥而起,刹那间分食了一头巨型动物。反复播放这几个画面,你就能感受到那种追逐自由、光明的冲动,和一群形似乌合之众的暴民形成的攻击力。

不过,我过度解读的老毛病又犯了。实际上,这部《疯狂原始人》本无深意,它起到的作用不过是任人猜测,供你臆想出种种妙喻,而碰巧我是一个乐于自我催眠的家伙。于是,除形似暗喻的反抗、追求外,我还从片中发现了表征善意的转变和坚持。我以为,这恰是对有关部门的殷切期望。

转变一:父亲对火的态度,从恐惧到喜爱。转变二:父亲的行事方式,从打打杀杀到深谋远虑。坚持:父亲始终抱有“宁愿牺牲,也要对家人负起责任”的态度。两个转变象征着希望,而坚持更像是期待。假如有关部门能像那位穴居人父亲一样肯改变,肯坚持,我们还会如此杞人忧天般地担心、害怕吗?

我的盲目乐观在于,“原始人”的过审传递了某种信号;而现实却令我悲从中来,因体制未变,管制依旧。人总需在绝望时假装看到希望,而聊以自慰。而审查却从语不惊人死不休,到语若惊人死不休,总令人心惊肉跳。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LV

只是爱着这里,只是喜欢写下这点点滴滴。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