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昨天的二、三、四环变成了停车场,拥堵指数一度达到9.7(10应该是最高分)。还听说这一周是京城最为拥堵的时间,这一点,我在上班路上也明显感觉到了。平时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的路程,这些天几乎要一个小时,而且这还是超出平均水平的。当我在办公楼以神的视角俯视三环路,发现几乎全天,车都在缓慢蠕动,这才是真正的高峰吧?与此相比,过去的早高峰、晚高峰,几乎都是小意思。那么,是谁堵了这条路?
如果你注意看过我的标题——天子脚下的停车场,想必就不难理解京城这块风水宝地为何在此刻变成了寸步难行的大泥淖。天子脚下有好处,治安比较好,问题得到公正解决的几率比我们村里大;但也有不好的地方,官儿多——不是有个皇帝说过吗?站在城墙上随便扔块石头都能砸着个红顶子。官儿多了,关系就复杂了,在别人极有可能记不住你的情况下,关键时刻露露面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一些存在利害关系的部门,在这春秋、国庆双双到来的时刻,不疏通疏通关系,来年的预算怎么要?蛋糕怎么分?
太多的官儿和关系错综复杂的有关部门,是让这偌大的京城变成停车场的主要原因。小官儿们还好,公车私用,为自己跑跑路子什么的,顶多添个堵,就怕遇到大官儿。过去他们出行有仪仗什么的,开路的喊着“回避”,甚至是粗暴地呵斥“闪开”。而现在,他们文明多了,只需一个交警队,就把路上的事儿都解决了。这些天这么多交通管制,不就说明社会在走向文明、和谐吗?若不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还需要这么假模假式地秀一回吗?
当初把他们捧起来的泥腿子们可能也没想到,本应忙于为人民服务的官儿们,一到年节,就把时间花在了迎来送往上,而这事儿和交税、纳粮的老百姓没半毛钱关系。当然,我们也不能把问题绝对化,官儿们除了相互走动,还是有其他“正事”要办的。比如:慰问贫困家庭,给革命烈士家属送温暖等等。不过,这类新闻看多了,也难免让人疑惑。一过节就去,也没见官儿们把贫困问题给解决了;总是说“紧抓”“落实”,而该卧床不起的,依然得不到救治。官儿们在节日里上演扶危济困的温情大戏,是京城拥堵的第二个主因。
第三个原因——来找官儿的人变多了。官场是个奇怪的地方,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为了以后能赚更多的钱,外地的官儿,甚至商人,赶紧在此刻加强活动频率,不遗余力地进行公关。我常想,那些成天混迹于酒桌上、歌厅里的官儿们,如果以后退居二线了,还能耐得住那一份寂寞吗?在这个过度消费的年代,我们不但制造了许多生活垃圾,也无意中催生出更多地官场垃圾。而后者,还不能通过简单地填埋、焚烧来解决。
生活在这个巨大的停车场里,是种幸运,也是种不幸。有集全国之力,巨额补贴,最低只需四毛钱的公交车,也有不限里程、车次的两块钱地铁;而在这里,也有无法回避的交通管制和日益严重的道路拥堵。试想一下,在这个PM2.5指数常常爆表的城市里,被堵在路上是怎样一种感受?这是单纯的堵车,还是变本加厉的堵心?每每行走在路上,呼吸着污浊的空气时,就忍不住想大声问候这个停车场,也问候这幕戏的总导演。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