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看《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崛起》之前,就看人剧透说,看似大义凛然的女董事其实是个隐藏得很深的大反派。这种感觉,没遭遇过的人自然不会明白。她一出场你就知道,她是大反派,而后,她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被你认为是打伏笔,完全没有一丝悬念。当高潮来临,你发现情节在按预定轨道推进,那种味同嚼蜡的感觉最令人厌恶不过。
在iPhone的世界里,主角只有一个——传说中的iPhone5。尤其是在发布会的邀请函发出,数字“12”的影子正好呈现“5”的时候,广大传谣者一片欢腾,难得说对一回,这回估计真对了。其后,在发布会前夕从官网上找到的iPhone5的公关稿链接,更坐实了传闻。它真的是iPhone5,不管你愿不愿意相信,它来了。发布会更证实,这一回林志颖等人展示的机器没错,各家自称专业的苹果新闻网站也猜对了。所谓的泄漏,竟然一语成谶。
我曾暗下决心,如果iPhone5真如泄漏出来的那样,说什么也不买。而今,看完库克等人的表演,更认为没有改变初衷的理由。iPhone5改变了什么?更好地和iOS6配合?配置提升一倍?这些和iPhone4S能差得了多少?尤其在iPhone4S和iPhone5价格有一定差距,而外观并没有令人欢欣鼓舞的改变的情况下,我更坚信自己不买iPhone5是对的。
我悲观地认为,库克时代的苹果,已经从创业进化到了守成。如何将既有优势继续扩大,让账面上的美金继续累积,是他们重点考虑的问题。至于因何创新,以及创新能带来什么,相信这不是重点。
看着被剧透的iPhone5、iPod Nano、iPod Touch发布大戏,顿觉困意浓浓。苹果不仅在创新上难以看到大的突破,就连为人称道的保密功夫,也在有意无意地退步。有人说林志颖能拿到iPhone5可能是苹果有意为之;这次被大面积猜中,彻底曝光,也有苹果故意泄漏的身影。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忠诚度一向很高的苹果员工,如果没有上司的暗示和更大的诱惑摆在面前,会泄漏公司核心产品的信息给无关人等吗?我猜不会。
在iPhone5的发布落幕后,非理性的抢购又会次第上演。中关村平日里惯于“转型”的奸商们又得活跃在如今充满抗争气息的香港。9月21日之后的iPhone5世界,将是一个充满了评测、跑分、测试抗摔程度的荒诞之地。那时,它或许能在中国卖到上万元。其后,便是节节跳水;再往后,待中国区正式上市,排队可能在所难免,就连平日访问量并不大的苹果网上商店,也有可能被黄牛疯狂地刷购机资格给堵塞。疯狂的iPhone大戏,到这里,也就到高潮了。
当然,对我这种善变之人而言,接触到真机就可能转变观念了。之前对一代iPad的无视,竟禁不住各媒体的狂轰滥炸和各名博的循循善诱而深陷其中。如今,谁说iPhone5不会令“悲剧”重演?我有此预感,是因为在看完那个英国佬副总的深情讲述和各种重新设计、重新定义之后,心底竟然泛起涟漪。当然,买还是不买?对我而言,有许多问题待解。iPhone5能比手头的这台诺基亚C3创造更大的价值吗?有了Retina版的MacBook Pro,有了iPad2,还需要一台iPhone5来构建经典的“三件套”吗?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我可能就释然了。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